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介绍 >> 让乡村孩子也能上好学看新田县乡村小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刘跃兵杨永玲王柯沣刘晓燕刘贵雄
6月10日,阳光普照。整饬一新的新田县枧头镇彭梓城村教学点。
教室里,有的同学通过网络直播课堂,与县城学校同步上课;有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美术、剪纸……
村民宋秋平认为,把女儿从广东转回彭梓城村教学点上学的决定很正确。她说,村教学点的硬件、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镇同等教育。
年1月14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与永州市代表团一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办好普惠性幼儿园,加强村小及农村教学点规划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新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试点。
到目前,新田县农村教学点由个优化整合为24个,并进行“硬件提标、队伍提质、管理提效”改造,名在校学生和名教师全部得到妥善安置。80个条件差、质量低、生源少的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农村教学点从“小而弱”“小而差”变成“小而美”“小而优”,让乡村孩子也能上好学。
以民为本,加快改革——农村教学点从个优化整合成24个,优化整合率达77%
上个世纪,新田县基本每个村都办有学校。
然而,近年因为城镇化加速等多种原因,新田农村出现了不少“麻雀小学”和“空心校”。到年下学期,该县还有个农村教学点、名教师,其中公办教师79人、临聘教师46人。农村教学点平均学生数11.5人。
这些农村教学点基本上只有几间教室,无围墙、运动场、图书、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限制了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上基本实行一名教师包班制,包班管理、包班教学。
农村教学点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质量低,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差距较大。
如何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步伐?
新田县委、县政府倾听群众心声,去年3月18日至22日,县级领导带队,乡镇、县直单位、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驻村帮扶干部共同参加,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教学点教师座谈会、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广泛听取镇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农村乡贤的意见建议,下发调查问卷6.9万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9.3万份,充分了解群众诉求。
优化提质农村教学点,新田县不下达停办学校的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尊重民意和实际情况,坚持一校一策、统筹兼顾。对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群众自身合并意愿较强的教学点,因势利导尽量合并;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即使办学规模小点,也尽量保留,方便贫困学生就近入学。该县枧头镇李郁教学点只有3名学生、龙泉镇六合圩教学点只有2名学生,但由于交通不便,群众要求保留该教学点,便予以保留。
以民为本,改革加快。在广大群众支持下,新田县农村教学点从以前个优化整合成24个,优化整合率达77%,超过了预期。
群众好评如潮。陶岭镇联谊教学点仅有1名学生,孩子的奶奶胡金玉说,由于没有学伴,孩子性格内向,考试仅勉强及格。教学点撤销后,孩子到中心校上学,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改造提质,群众满意——阅读室、音乐室、舞蹈室、信息化教学设备齐全,与城镇学校没有多大差别
一组组数据,体现了群众满意度。彭梓城村教学点负责人彭勇向介绍,年,该教学点只有13名学生,现在增加到32名。
彭勇说,教学点通过改造提质,阅读室、音乐室、舞蹈室一应俱全,教室里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配备齐全,与城镇学校没有多大差别,还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学生不断回流。
村民宋秋平的女儿以前在广东上学,每期学费多元。去年,她听说村教学点全面提质,回来一看,果然如此,去年下学期,她把女儿转到村里上学。
村民王梦琼、彭金霞等,也把孩子从外地转到村里上学。他们高兴地跟算细账,在村里可以上县城的网络直播课,放学后还能在“留守儿童之家”学习、娱乐,让他们很放心,安心在外工作。
新田县在改革中,将以往拨付个农村教学点的资金,整合到24个教学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农村保留教学点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不断得到改善。
目前,整合优化后的农村教学点全部拥有合格的教室、运动场、厕所、单独的音乐舞蹈教室和可综合利用的图书阅览室,按要求配齐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办学条件不亚于或超过一般乡镇中心小学。
在只有2名学生的龙泉镇六合圩教学点,看到,学校也配备了网络教学直播课堂,并安排镇中心学校的音乐、体育专职老师,每周来上体育、音乐等课。从过去一名老师“包班”,到专业老师上专业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盘活资产,发挥效益——利用停办的教学点,改建公办幼儿园14所,增加学位个
6月10日,来到新田县枧头镇豪山村原教学点,见这里墙上贴着儿童喜欢的卡通画和文明用语等。
村民刘学云介绍,这个教学点原来只有3名学生、一个代课老师,去年征求村民意见,教学点停办。镇里开通了校车,3名学生转去中心学校就读。
村里的儿童过去上幼儿园,要去镇里的民办幼儿园,交通不便,学费较贵。经村里申请,投入资金,豪山村原教学点被改建为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由中心学校派老师,每期学费不到民办幼儿园一半。现在,在读幼儿有10名,下学期还会增加。幼儿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节约了家长的资金和时间,减轻了负担。如今,刘学云的孩子就在村幼儿园上学,接送方便,他也安心发展种养业,收入不断增加。
村里还与县民政局联系,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监管的问题。
教学点提质改造后,闲置的校舍如何处理?新田县的做法是,利用学前教育补助经费和停办的教学点,改建公办幼儿园14所,并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分园,享受公办幼儿园相关政策,减少家长学前教育负担生均元。目前,改建的公办幼儿园共增加学位个,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普及率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全县公办幼儿园占比从37.7%提高到59.35%。
鼓励乡镇、村(居)委会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整合民政部门“留守儿童之家”和文体部门村级图书室、健身设备等资源,创办“留守儿童之家”87个。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均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让家长安心在外务工,每个家庭可年增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
临近下午5时,利用原陶岭镇联谊教学点改造的“留守儿童之家”热闹起来。志愿者胡华飞组织10多个孩子打乒乓球、阅读。几名家长也来“凑热闹”,笑容满面地陪伴着孩子。
胡华飞告诉,这个教学点撤掉后,利用原来的教室添置图书、体育器材等,孩子们有了学习、娱乐的场所。
得益于留守儿童之家,去年,全县无一例学生溺亡事件发生。
■短评
深入基层听民声贴近群众抓改革
刘跃兵
新田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处处听到点赞声,大家称赞这是一项民生工程。
过去,一些地方在撤并农村教学点时,遇到不少阻力,新田县也是如此。
为何会这样?新田县深入调研,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问题的症结在于干部、群众有顾虑。一些村干部认为,别的村干部建校,而他当村干部停办学校,脸上无光。家长也担心,孩子太小,去村外的学校上学不方便,怕管理不好。
怎么办?新田县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农村教学点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到位,把因问题倒逼改革的必要性讲深讲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同时,充分尊重民意和实际情况,坚持一校一策、统筹兼顾,不搞“一刀切”。对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群众自身合并意愿较强的教学点,因势利导尽量合并;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即使办学规模小点,也尽量保留,方便贫困学生就近入学。
新田县还采取措施,加快保留教学点优化提质,让农村孩子能受到良好教育。利用停办教学点的校舍资源,整合教育部门的学前教育项目、民政部门的儿童之家项目、文旅广体部门的乡村文体项目,改建公办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不但实现教育资源不闲置、不浪费,还有效解决了农村孩子“入园难、入园贵”,让大家真正得到了实惠。
事实证明,每一项改革的推进、民生工程的实施,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主动把改革的好处、优点向群众讲清楚,并让广大群众在改革中有所收获,改革自然会顺利推进,达到目标。
[责编:刘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来源:新湖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