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生活环境 >> 想知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看看倭黑猩猩吧
人类社会的饮食偏好建立在食物的可利用性以及群体决定之上。这些偏好随后作为社会习得性行为、价值观、知识和习俗的一部分被传承下来,共同构成了文化。除了人类,一些社会性动物也会以不同方式展示各种文化形式。
哈佛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LiranSamuni和MartinSurbeck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倭黑猩猩可能正是这样一个物种。
Samuni等对刚果民主共和国Kokolopori倭黑猩猩保护区,两组相邻的倭黑猩猩群体的捕猎和进食习惯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研究,以探索生态和社会因素是否会对文化形成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于当地时间9月1日刊登在《eLife》杂志上。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两个群体(Ekalakala和Kokoalongo)的生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生活在大约22平方英里的森林中。当旅行了一整天之后,它们都会回到巢穴中。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有能力和机会捕食同一种猎物。然而,研究人员恰恰在此处发现了差异。
两群倭黑猩猩一贯偏好捕食两种不同类型的猎物:Ekalakala群体总爱追逐鳞尾鼯鼠,Kokoalongo群体则偏爱生活在森林地面上的小羚羊。
“我们认为,如果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具有某种文化特征,那么很可能,我们的远古祖先也已经形成一些文化了。”Samuni说。
在年8月至年1月的59次捕猎中,Ekalakala群体捕获并吃掉了31只鳞尾鼯鼠,只追赶过一次小羚羊。Kokoalongo群体在这段时间里则吃掉了11只小羚羊和3只鳞尾鼯鼠。
“这就像两种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开发公共资源。”哈佛大学Pan实验室的博士后Samuni说,“想想具有不同文化的两群人类,虽然彼此生活得很近,但有着不同的偏好:一种更喜欢吃鸡,而另一种更喜欢吃牛肉……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结果。”
利用统计模型,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行为与捕猎地点、时间或季节等因素无关。他们还发现,这种偏好不受狩猎群体规模或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唯一能可靠预测猎物偏好的变量是猎人的归属。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明确表示,他们并没有调查倭黑猩猩群体是如何习得这种狩猎偏好的,但通过分析,生态因素或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均被排除在外。基本上,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
这篇论文强有力地证明了,倭黑猩猩具有文化行为。不过研究人员认为,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步的工作:观察倭黑猩猩群体是如何学习这些行为的。
科界原创
编译:橘子
审稿:西莫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eLife》
期刊编号:-X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