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
在凉州杨氏文化的诸多传承中,除了忠勇爱国、善武强身的传统精神之外,最出名的,便是被称之为“西部鼓魂”
的凉州攻鼓子。
凉州攻鼓子是流传在武威北乡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历史起源已经有两千多年了,鼓是基本乐器,不同的滚法为主要击鼓表演手段,一组十人,分为两组,舞乐和谐,干净利落,舞者时而马步对攻,时而振臂滑鼓,对攻时如龙腃虎跃,反
攻时如紫燕曼剪,神情冷峻刚毅,步履沉稳矫健,--这就是号称西部鼓魂的武威攻鼓子。
攻鼓子的由来有个传奇的故事,历史上,外敌侵犯凉州城。驻守凉州的一支军队因为节节失利,他们被围困在凉州城之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眼看凉州城就要被被攻破,情急之下,一个守军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决定好诈降。他们将兵器藏入军鼓的鼓腹中,乔装打扮成社火队出城表演。就在表演到最精彩时,守军从鼓腹中拿出兵器,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城内的守军也乘机出城夹攻,顿时,敌军阵营大乱,敌军丢盔卸甲,甚至衣服都没穿,狼狈的样子就逃了,凉州之围遂解。由于守军在凉州城军鼓出奇制胜,“攻鼓子”因此而得名。
这个传说也为攻鼓子增加了传奇之彩,在莽莽的凉州大地上,北风萧歌,过去常有强敌来犯,攻鼓子实不夸张为振奋人们的娱乐活动,相传下来,代代相传。在现在熠熠生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页上添砖加瓦。
最后以一篇词结束:
古风·凉州攻鼓子
乌衣白扣灯笼裤,短靴幞帽凉州士。
野雉翎羽插两侧,太保诡态演绝技。
从来叫阵于塞上,自古称名为招子。
俨然扮作夜行侠,毕竟装裹青罗绮。
身背长鼓独雄风,手执圆槌尤壮美。
眉画粗黑两相翘,脸涂脂粉浑未识。
跨步跺地脚力劲,昂首顶天身板直。
前后交错唯别样,上下腾挪有定式。
步随鼓点顺势移,面向敌顽不畏匿。
纵身敏捷有备来,出手利落无可测。
四门兜底一开合,双将较量多变惑。
初似流泉听潺湲,忽如战马嘶不止。
惊雷骇电欲飞掣,狂风急雨任披靡。
疾冲长龙自成形,旋走太极相对垒。
进退变化掩杀去,闪展奔突凌风起。
森列方阵先夺势,威猛周遭谁堪拟。
攻其不备施伐谋,出奇制胜运张弛。
力贯山岳盖古今,声震心魄关生死。
轻重缓急稳犹健,冷峻刚毅终复始。
本是妙庄王时事,万代流传无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