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当代女书法家代表张改琴,40cm榜书大字

发布时间:2025/5/4 10:54:13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www.pfzhiliao.com/
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女性书法家一直比较少。甘肃的女书家张改琴,毫无疑问是当代女性书法家的代表之一,她曾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现在为中国书协顾问、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张改琴张改琴的书法,并不像一般女性那样秀逸华丽,而是碑帖兼容,既有帖学书法的流美,又有碑学书法的严峻。近日,张改琴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书法展创作了一件大字行草书对联,气象开阔,用笔苍劲。张改琴的这件行草书对联,内容为“泼墨云翻雨骤,挥毫蛇舞龙飞”。14个字榜书大字,作品规格为cm×45cm×2,单个字的字径在30cm—40cm之间。张改琴榜书对联(张改琴创作这幅作品的视频中国书协顾问张改琴,手都受伤了,书法还这么老辣)作为当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书法家,张改琴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有怎样的思考,定会给人带来启示。下面是她的创作手记:榜书对联创作手记文:张改琴这副对联是应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书法展而作,纸张规格为八尺,字径约30cm—40cm,属于榜书大字。为增强作品的张力,在结字上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为基本框架,个别字的体势掺以二王结体(如“墨”“云”)和魏碑所呈现的精神气象。作品局部书法难在入古出新,特别是对联,形式单调、字数少,给书写者增加很大挑战。“古”指在字法、墨法、笔法上要有古人痕迹,需借鉴先贤的科学经验为吾所用;“新”指在内容上、思想上、审美上、形式上要有时代气息,即“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局部创作时,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重点思考和表达:一是力感美。书法之线条要呈现一种弹性、劲健、凝练之美,书写时需用洪荒之力增强笔与纸面的摩擦力。同时在笔毫的翻转、徐疾中张弛有度,万毫齐力,正如卫夫人所言“点如高山坠石”,既有形又有力,还要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张改琴书法二是节律美。书法如音律,王羲之云:“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对联最忌均匀呆板,因此为增加动感,整体字势取右斜势,即字势向右倾斜。但一味这样又显平实,所以上联的“墨”“云”进行了变化调整,下联的“舞”以飞白虚笔破之,打破统一整齐的视觉效果,出现跳跃性的节奏变化。另外,下联的“毫”“蛇”“龙”“飞”收笔类似,力求在粗细、长短、方圆、枯润等方面进行区别,达到“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笔法与墨法是相辅相成、结伴而生的,书写时通过墨的浓、淡、枯、润变化以体现笔法的丰富性,达到旋律之和谐、节奏之明显、墨韵之丰富。张改琴书法三是形质美。书法之线条是自然万象的高度概括,也是书法家对其生活环境、文化积淀的浓缩和提炼。诗人用文字音韵、画家用色彩、舞蹈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生感悟,而书法家通过线条的质感追求生命的张力。古人有“如犁破土”“如锥画沙”“屋漏痕”等的意象表达,这些都是书法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以表达线条的沧桑感。所以,书法线条要有一定的“迟涩”感,而不能有油滑、绵软的感觉,也就是说书法的线条是直中含曲,以曲达直。张改琴书法我出生于农村,幼时上学路上,经常被潺潺溪水所吸引,驻足观察一层层水波快速推向前方,很有韵味。今日回想滋养万物的千年小溪,亦如书法之线条,欲行还止,欲止疾行,回味无穷。受此启发,书写时一拓直下,以指用力,渐行渐涩,回环使转,力至笔端,则笔墨之线条凸显于纸上矣。张改琴书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1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