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前景 >> 出道即巅峰,成团即失业中国为什么诞生不了
特约撰稿/冯祎
随着《青春有你2》的开播,年的“偶像选秀”正式带着热搜向我们走来。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的几个月,观众们还会看到的选秀节目包括但不限于《以团之名2》《创造营》等。
如果把年横空出世的第二届《超级女声》算作“选秀元年”,那么诞生了《偶像练习生》的年则被称为“爱豆元年”(“爱豆”,即网络流行词,英文idol的音译,意为偶像)。15年的时间,是一个向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抄作业”的过程,中国传统的选秀方式正在无限向日韩靠拢,单打独斗变成了聚众抱团,实力碾压变成了粉丝养成。
《青春有你2》现场。但和繁荣的选秀市场对比鲜明的,是这些“爱豆”们如今面临的窘境:出道即巅峰,成团即失业。中国,真的诞生不了“超级爱豆”吗?
半成品的偶像只能当作快消品
从年的《超级女声》开始,中国内地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圈偶像和粉丝文化,虽然比日韩晚了十几年。又过了13年,《偶像练习生》《创造》才让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是“爱豆”,什么是男团女团。“爱豆”是更狭义的偶像,指的不是歌手,也不是演员,而是一群进行舞台表演的人:唱歌+跳舞,并多以团体的形式出现。
原来的中国歌坛,团体都是以乐队为主,无论是五月天、苏打绿、飞儿乐队,还是S.H.E、羽泉,甚至凤凰传奇,走红的原因都是创作和唱功,而非唱跳。在这期间,中国也推出过唱跳组合,但均无水花。所以很多人也把年称作“偶像元年”。
这么多年,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改变了生产偶像的通道和方式,选秀面孔变了,选秀机制变了,看秀的人变了,唯一不变的是特定人群对选秀的热衷。当年的娱乐圈,是鲜少对普通人开放入口的,而选秀,却像是一记重拳打破了圈内与圈外之间的坚固壁垒。我们看到的李宇春、张靓颖、陈楚生、李易峰……代表了素人的高光时刻。普通人看了当年的超女快男,想的是“我可以成为他/她”,追偶像是自我投射。看了现在的创造营,想的却是“我可以养成他/她”,参与感更强。
近十年来的国内娱乐圈,新人偶像的出现50%靠选秀,25%靠所属公司推,15%靠当网红,10%靠同公司的前辈带。而这些新人的目标受众集中在“90后”。中国年后出生的人有2.2亿,反观韩国只有万,日本也才万。中国从数据上看市场潜力巨大,但为何迟迟不能诞生自己的“爱豆”?
首先便是公司。韩国的娱乐公司愿意用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准“爱豆”,这期间的投入涉及方方面面,看得见的舞蹈、声乐、语言、表演、造型,甚至整形,看不见的吃穿住行、宣传包装、人设塑造。一个五六个人的团体,背后是至少3倍的练习生基数,无法出道的练习生,在他们身上投入的成本被自动转移到其他出道者身上。
最终能站上舞台呈献给大众的,是一个实力颜值兼备的成熟团体,而不是半成品。
这背后是非常严苛的练习生制度。在韩国想要进入组合出道只能通过当练习生来实现。很多练习生十二三岁就开始接受系统训练了,十五六岁时会进行选拔考试,从声台行表到化妆造型都是考核范围。
即便被选中,也要扛住每周小考和每月大考,不合格的随时会被淘汰,生活作息更是堪比军校。韩国JYP公司的艺人统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表示:大部分练习生每天心里想的就是“没办法出道我就完了”。在这种淘汰机制的压迫下,练习生终日与恐惧为伍,只有更努力才会赢得百分之一的机会。
从有迹可循的韩娱发展史来看,韩国从年就诞生了第一代男团,最具代表性的是H.O.T,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韩国顶级歌手,大奖拿到手软。他们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韩国,还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日本,在几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种传播速度是现象级的。自此,韩国诞生了一批“爱豆”团体,水晶男孩、神话、少女时代、SJ、EXO……而最早“生产”偶像的SM公司,从“东方神起”开始,捧人就没输过。
如果只拼公司数量,中国远超日韩。年《偶像练习生》海选时,报名人数人,除个人练习生外,其余来自87家公司。最终节目筛选的位参赛练习生,分别来自31家公司。最出名的是成立了8年的乐华娱乐,因与韩国STARSHIP公司合作,它的练习生培训体系在一众公司中显得最完善,《偶像练习生》中有3人出道,《创造》中2人出道,这两档节目中的导师也各有一位来自乐华。剩下的公司能叫上名的只有香蕉娱乐,这家年才成立的新公司之所以迅速崛起,创始人是王思聪占了一大半原因。
《偶像练习生》现场。在中国制造一个偶像同样是耗资巨大的,但并非每家公司都有乐华娱乐的底气,投入四五千万打造一个男团或女团,毕竟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太高了。如何压缩成本、巧妙地“割韭菜”、抓紧一切时间让“爱豆”变现,才是中国娱乐公司热衷的,杀鸡取卵对应的只能是昙花一现。
浮躁不仅是娱乐公司的底色,也是一些“爱豆”的底色,甚至是中国娱乐圈的底色。单说解约,坤音娱乐创始人秦周懿说,旗下的ONER组合共有4人,在一年半时间里消耗了0万。可就在去年底,成员之一的卜凡解约,让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公司和艺人都想投入三个月至一年就回本,当“爱豆”哪有这么容易!
出道即巅峰,成团即失业
蔡徐坤第一次参加选秀是年湖南台的《向上吧,少年!》,当时止步全国强。时隔3年后,他再次参加选秀节目《星动亚洲》才得以出道。虽然加入了10人男团SWIN,但由于经纪公司管理不善,这个组合公开演出和露面机会极少,团员在家“抠脚”两年。直到年,他背着解约官司参加《偶像练习生》,最终C位出道,才真正成为顶级流量。而这一年,他还不到20岁。
如果只单纯比最终票数,蔡徐坤是李宇春10倍之多,看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