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孩子们站上乡村小学临时搭建的舞台,歌唱、舞蹈、朗诵,体验人生的“初舞台”。睿睿(化名)和小伙伴朗诵完《那一抹灿烂的星光》,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今天,不论是声音表现还是情感演绎都很到位。”幕后的大学生志愿者李欣悦十分清楚,原本羞涩拘谨的睿睿为了表演暗自付出了多少努力。不止睿睿,这天对于参演的乡村孩子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来说,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
当天是和县历阳镇龙华小学暑期里最热闹的一天,“全心全益”和县大学生村官暑期义务辅导团(以下简称“全心全益”辅导团)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
自年6月成立至今,“全心全益”辅导团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辅导活动由最初5名大学生村官发起,到如今每年吸引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巢湖学院等高校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支教点由最初的历阳镇龙华小学1个发展涵盖至该县历阳、乌江、香泉、功桥4个镇共9个,累计辅导乡村孩子近人次,被评为安徽省第二届“青年之家”优秀活动项目一等奖、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入选共青团中央“七彩假期”项目。
10年来,这个义务辅导团在乡村扎根、开花、结果,生动演绎青春与乡村之间的双向奔赴。
辅导团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
埋下“种子”
“哥哥姐姐,明年暑期你们还会再来吗?”康康(化名)在课间休息时闪烁着大眼睛,满怀期待地问大学生志愿者。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巢湖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如约来到和县开展“全心全益”辅导团支教服务,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圈粉”孩子和家长。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级教育学专业学生陈玉洁所在的支教点位于历阳镇横江社区。在有四十多个孩子的班级,活泼好动的洋洋(化名)总是上课违反纪律、课间打闹疯跑,让大学生志愿者十分头疼。为了帮助洋洋做出改变,陈玉洁找他谈心、和他讲道理、鼓励他做“老师”的小帮手。没多久,洋洋不仅自己带头遵守纪律,还帮助“老师”管理课堂,听到有人上课讲话便发号施令“保持安静”。“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人疏于教导,学习习惯不太好,但只要我们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支教让陈玉洁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娇娇(化名)和豪豪(化名)是一对留守姐弟,连续三年暑期在龙华小学支教点度过。家访中,大学生志愿者得知姐弟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父亲的管教方式比较粗暴。与姐姐的懂事不同,弟弟比较叛逆。三年前,豪豪经常因为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被大学生志愿者批评教育。在志愿者的关心和鼓励下,他开始要求进步,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下课遇到不懂的题目会问,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说“将来一定要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考上大学”。
安师大教科院级小学教育(复合型)专业学生李欣悦在支教点的第一堂课是绘画团队原创漫画形象“和小爱”。下课正准备离开教室时,“老师送给你”,一个稚嫩的声音叫住了她。晨晨(化名)羞涩地递上自己的画作,画纸的右下角工整地写着“和李老师一起画的画”。“一瞬间,感觉好开心好感动,那幅画我会一直珍藏”。支教期间,李欣悦每天都被各种感动包围着。
在历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团委书记马宁的印象中,龙华村留守儿童小红(化名)经过大学生志愿者三天的英语辅导,单词听写由最初报20个对1个提升到报20个错1个。“让我感觉这些孩子并不笨,只是缺人耐心地教导,缺人给他们埋下‘种子’,指一条方向”。
暑期,龙华小学支教点的保卫室每天都会聚集接送孩子的家长,其中多半是老人。大学生志愿者习惯了在这里和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实在是太谢谢你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孩子的变化太大了”......每年暑期,持续10年,“全心全益”辅导团究竟给乡村孩子们带去了多少改变,在志愿者们看来,更重要的是埋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使孩子们心中迸发出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使他们拥有向上向好、追寻梦想的力量。
学前教育学专业志愿者开展美育课程《我眼中的中国》
龙华小学支教点志愿者和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
爱的接力
10年前,时任历阳镇龙华村大学生村官的马宁,联合周边镇、村共5名大学生村官在龙华小学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义务辅导活动。忆及当年开展活动的初衷,马宁说:“我大学学的是应用心理学,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