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荷风艺术探寻之路艺术之花如何开在乡村

发布时间:2023/1/26 21:51:33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19.html

夏天的时候,白洋淀荷花池里的花都开满了,对拿到中央美院录取通知书的李一诺来说,人生又一个新阶段开始了。

风起的时候,17岁的马悦踮起脚尖,穿着蓬蓬裙,随着《天鹅湖》的音乐一遍遍转着圈,芭蕾已成为她心中的一种信仰。

夜深的时候,抱着小提琴反复练习的费一凡,回想起从零基础到登台表演的路有点儿不可思议,有个叫梦想的词,隐隐地在远方闪着光。

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是李一诺和马悦的家乡,也是她们梦开始的地方。开启他们梦想的那群人,是荷风艺术基金会的老师们。而创办荷风艺术基金会的,是李风。年至今,由李风点燃的中国乡村艺术教育的火种,已渐成燎原之势。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个县的乡村孩子命运与荷风艺术奇迹般相连,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一、绽放

改变他们命运的是李风和荷风艺术

他叫费一凡,刚上小学五年级,是江苏张家港市永联荷风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他从年开始接受为民基金会和荷风艺术基金会带给乡村孩子的免费教学,零基础接触小提琴,只用两年时间便作为管弦乐团成员登上了表演的舞台,如今每年都有几次奔赴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演出的机会。

费一凡小提琴表演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在年5月7日。那天他们要在荷风于上海举办的“田埂上的欢乐颂”公益音乐会上演出,但是演出前一天晚上,他扁桃体发炎,身体特别难受,医院。

在医院一直折腾到5月7日的凌晨3点,而6点半学校的车队就要出发。爸爸心疼他,想给他请假。费一凡坚持要去,一来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这种登台的机会不多,二来他想让更多叔叔阿姨看到自己的表演,他的坚持打动了爸爸。

当音乐会圆满结束,数千人的演出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费一凡小小心灵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真的做到了。

她叫马悦,目前在辽宁芭蕾舞团附中学习。

马悦

如果不是荷风艺术,她大概还是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的一个普通羞涩的小女孩。

马悦第一次接触芭蕾舞,是在河北省端村上小学的时候。那是年的一天,北京舞蹈学院的关於老师来学校授课,出于好奇,马悦报了名。

她记得第一堂课,关於老师教妈妈怎么给自己梳芭蕾头。到了第二堂课,就开始教自己横劈叉、竖劈叉等基础的舞蹈动作。

马悦属于身体比较僵硬的女孩,刚练劈叉时,双腿有种肌肉神经撕裂的感觉,疼得她直掉眼泪,好多次都想要放弃。妈妈一直在旁边鼓励她,对她说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怎么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呢?

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关於老师拿出芭蕾舞鞋,让孩子们试穿。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失败了,但马悦第一次就用足尖站了起来。那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是可以跳芭蕾的。

她叫李一诺,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她自小喜欢画画,但因为生活在农村,得不到专业指导,自己凭着爱好摸索。直到年时,受荷风艺术基金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来到她所在的端村小学,开设美术兴趣班。老师说,谁画画好,就奖励谁一盒油画棒。

李一诺提起小小的画笔,画了一个太阳,幸运地得到了奖励。

她的绘画天赋被挖掘了出来,从此开始接触专业的美术指导,一颗艺术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费一凡、马悦、李一诺虽然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样出身农村,家里没有优渥的经济基础,没有艺术传承,如果不是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艺术的启蒙教育,恐怕很难走向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道路。

改变他们命运的,正是李风和他创办的荷风艺术基金会。

二、初心

李风和他的“世纪之问”

严格来说,起初李风并不是艺术从业者,只能算艺术爱好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年幼的李风就对音乐、美术、戏剧、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受条件限制,那个年代他和几个小伙伴只能躲在小房间里,拉上窗帘,偷偷听西方的音乐唱片,不敢让大人们发现。

等年龄稍长,跟他有一样兴趣爱好的哥哥,开始拉着他去天桥听阿塞拜疆作曲家乌·哈吉贝柯夫的歌剧《货郎与小姐》。这种经历刺激且快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直到今天,他仍然保持着每周至少去一趟剧院的习惯。

后来,他有机会出国,先后游历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他,每到一处,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