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资源 >> 快要消失的农村3个习俗,第二个是单身男女
有句话,入乡随俗。乡村民俗包括几个方面:年俗、节令风俗、食俗、居家、服饰、出行、农事(春种秋收冬藏)、人情、婚丧嫁娶、禁忌。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快要消失的农村3个习俗。
1长命锁
长命锁也称“寄名锁”。中国育儿习俗。流行全国各地区。实为金属(多为银质)饰物,呈古锁(长形)状,上镌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锁是一种起封闭作用的器具,门、箱等一旦上锁,就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
长命锁也叫做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避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佩戴上了这种饰物,一直到成年。
如今因为长命锁的样式不符合如今的审美,已经渐渐被金饰和银链子代替。你现在还看得到农村宝宝戴长命锁吗?
2“姑娘追”
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
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二人骑马并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习惯,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
编者觉得,这么有趣的民俗活动应该在全国范围开展,当然骑马的方式可以稍微改一下。
3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踩高跷不仅是一项特色民俗活动,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踩高跷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年,高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踩高跷也越来越少见了,现在00后出生的孩子估计都没见过,你们觉得,踩高跷这种民俗活动,应该保留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