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齐鲁文娱新势力山东舞蹈演员陈晨专访脚尖

发布时间:2025/3/25 11:16:1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宋说舞剧《挑山》近日首演,陈晨是这部舞剧的女主演,演出结束后,她来不及想与谁合照和谁庆祝,紧接着是一番忙碌的卸妆洗漱,等躺在床上才有时间琢磨演出的细节。当晚,躺在床上的陈晨内心激动久久无法平息,“难道只有我失眠了?细胞都在兴奋!”她回味起谢幕时观众热烈的鼓掌声,手中的朋友圈一页页翻阅,别人转发的各种剧照图,再次让她沉浸在舞台表演的时刻。与陈晨的对话是在舞剧《挑山》演出结束后的两天,下午她刚结束一场校内演讲比赛,在凉爽的雨季气息中,她精神饱满地飘然走来。坐在黑色皮沙发上,她对自己的舞蹈生涯评价道,“单纯的开始,过程也算顺利。我的人生因为舞蹈,像是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人生一样奇妙。”开启脚尖上的梦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古典舞表教合一专业学习,到参加“桃李杯”舞蹈比赛,甚至更早之前在小学时期,陈晨的人生轨迹就和“舞蹈”紧密贴合在一起。陈晨是潍坊人,小学时期的她兴趣爱好广泛,学过扬琴、书法、国画,不过这些兴趣大多在一两个月内就会被下一个兴趣爱好替代,唯独学舞坚持到了现在。“我从八岁学舞蹈。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会经过学校旁边的一个舞蹈学校,经常能看她们在里面跳,我就觉得挺好,我就回家跟我妈说我也想学跳舞。”买了舞鞋和练舞服,陈晨爱不释手,从开始学会旋转,她便再也停不住。在老师的建议下,陈晨从一开始的兴趣班走上了专业路。上完小学五年级,陈晨在潍坊艺术学校就读了五年,之后顺利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走上专业的道路,一个目标也开始在她心中扎根发芽。“我要参加‘桃李杯’舞蹈比赛。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最厉害的比赛就是‘桃李杯’比赛,感觉那是一个节点。如果碰到‘桃李杯’,就好像在舞蹈方面可以有出头之日了,大家都能看到你,这是一个好机会。”当时,参加“桃李杯”比赛的选手的剧目可以录入光碟,不同学校的专业舞蹈生的交流学习,都依靠着这一张小小的光碟。“每一个学舞蹈的孩子都会从老师那里拿到这盘光碟,传递学习。要学习当时最新的舞蹈的剧目,看看舞蹈的发展是什么样,从最开始的录像带到光盘,凝聚了‘桃李杯’所有比赛的参赛选手。”获奖的选手都会放到光碟里,就等于全国所有学舞蹈的院校专业,都能看到自己的节目,它像是自己的一张名片。“所有看到这张光碟的人,都会知道全国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时候,有一个叫陈晨的女孩,她跳的节目是《日出》。”“桃李杯”印记全国的舞蹈专业院校最终能选上“桃李杯”的节目,一个普通学校也就一两个。从下定决心要参赛,到成功拿到第九届“桃李杯”三等奖的荣誉,中间痛苦的排练过程让陈晨刻骨铭心。“‘桃李杯’的节目《日出》排了一年,这一年只剩精神意念在支撑自己。”如今“桃李杯”已经从比赛性质变为展演,但那时候对“桃李杯”的憧憬渴望,足以支撑和陈晨一样的舞蹈演员没日没夜地排练,除了要拼基本功,还有站在台上极高极瘦的外形,以及用魔鬼般的减肥计划维持形体。“由于跳翻我不大擅长,当时老师的要求就是要瘦到极致,才可能脱颖而出。那个时候每天就是酸奶、鸡蛋、香蕉,一年没怎么吃过肉。”这样非常不健康的减肥陈晨坚持了八九个月,在没日没夜的减肥和排练中,陈晨体重从斤降到了92斤,有同学笑谈,在梅雨天气的上海,陈晨在雨中站着仿佛升仙了一般。除了几个月里魔鬼般的减肥计划,还有一整年的艰苦训练,从清晨的雾气到深夜的蝉鸣,在排练《日出》的日子里没有暑假回家和放松休息。“早上七点开始把腿放门上热身,趴在门上的玻璃望着老师的车,在9点老师到之前我会哭5到10分钟,等老师踏入教室,这一天就又开始了。”每天晚上七八点哭着回宿舍,第二天早上7点还要准时出现在舞蹈排练室,这样的日子陈晨持续了一年。年8月,陈晨在沈阳迎来了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的决赛日,上台也不知道怎么跳,“现在我自己看网上那个比赛视频,都没有任何记忆了,感觉是硬顶上去的。我觉得我挺能扛,扛下来了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这种艰苦磨炼的日子,每个瞬间都记得非常清楚。”陈晨笑着说。在“桃李杯”比赛的现场,陈晨留下了一幕《日出》,还留下了一次能够“成名出道”的机会。比赛期间,韩国SM公司的星探发现了陈晨和其他舞蹈系学生的潜力,发出了去韩国做练习生的邀约。SM公司希望陈晨走又唱又跳的练习生风格,“将来可以走明星路线,还有去演戏的机会。”“成名出道”做明星感觉更像是一种诱惑,可回头看看为了舞蹈一路走来的艰辛,陈晨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初心。“其实我很想尝试拍戏,但还是放不下我的舞蹈梦。好不容易参加了‘桃李杯’,我将来还是想跳舞剧进到剧场里,让观众感受到一个舞蹈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丝路花雨》女主演打开陈晨的朋友圈,背景图是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剧院内,一张双臂张开的控腿照,照片中陈晨的肢体自如舒展,姿态柔美而有力量。年2月27日,陈晨尤其紧张,那天是舞剧《丝路花雨》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首场演出,当晚五层包厢的大卫寇克剧院座无虚席,静待这场“东方的天鹅湖”开演。陈晨是《丝路花雨》的女主演英娘的扮演者,她犹记得第一天排练时,莱茵石的灯柱及水晶吊灯晃的人眼晕,让这位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有些怔住,接下来的几天,她要带来四场“移动的敦煌”视觉盛宴。提起在《丝路花雨》中担当女主演,陈晨感触颇多,这一角色使陈晨两年的“北漂”身份画上了句号。“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以后,我当了两年北漂的自由舞者,那时候太年轻了,不想进舞团被束缚,就想着演一部好作品,做个真正的舞蹈演员,很幸运地接到了《丝路花雨》的巡演女主角,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舞剧,太不一样了。”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陈晨都在跟着舞剧《丝路花雨》在保利院线内进行巡演,舞出了优美的“反弹琵琶”,还登上了国际舞台,给陈晨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演出结束后国外的观众久久不离开,我们谢幕好久好久,感觉那一刻是演员最幸福的时刻。”《丝路花雨》在林肯艺术中心是震撼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纽约的记者们包围了这位姑娘,长枪短炮聚焦在陈晨年轻的脸上,陈晨在紧张中接受采访。不过这些激动的情绪和高光画面都没有留在陈晨的记忆中,回想起演《丝路花语》出国的经历,陈晨说,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剧场外,有各种当季演出的海报交替更迭。“艺术气息浓厚,坚定了我要接着做舞剧的信念。”心之所向就是舞台《丝路花雨》这部40多年经久不衰的舞剧,主演英娘的更迭很多,陈晨说自己是第20位英娘的饰演者,能出演英娘这一角色,自己是满满的感激。“《丝路花雨》这部舞剧的传承性很强,我第一次就演了这么大型的舞剧,被许多人看到,对我的舞蹈生涯来说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演完《丝路花雨》后,陈晨的舞剧接演却出现了大段的空档期,直到有机会在《东厢记》出演女二号,才让陈晨的舞蹈事业出现二次转折。“身高限制了我接演很多舞剧,1米76的身高对女舞蹈演员来说跳双人舞还是比较受限的,托举等动作困难会很多,从观赏性上考虑,很多导演也会慎重去选择。后来听说王导演要在青岛排舞剧《东厢记》,我想了很多办法把照片和简历递给王舸导演。”正是因为这部《东厢记》,让陈晨在偶然中得到了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学古典舞的机会。彼时的她对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太具体的规划,在舞蹈学院院长发出就职邀约后,陈晨很快着手准备了入职面试等事宜,在教师这条路上走着,陈晨也接连出演着很多部舞剧。从《丝路花雨》到《东厢记》,从《莲花》《风筝》到舞蹈诗《逆行》再到《挑山》,频繁的演出场次,紧锣密鼓的日常排练和教学,陈晨面临着体能和精力的双重考验,“未来的路我看的很清,能在舞台上跳我一定抓住机会,但现在能又教又跳,探寻出属于我的道路,我也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在舞蹈学院任职9年,陈晨没有给自己的舞台生涯画上句号。陈晨认为,教室和舞台是相通的,坚持站在舞台上,能让自己面对学生因材施教,更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我希望能在舞台上继续跳,实践就是感悟,而这个感受一直在进步,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帮助。”在大多数人眼中,舞蹈演员的年龄是很难逾越的沟壑,她们是吃青春饭的一群人。陈晨也到了30多岁的年龄,她对此很坦然,“二十七八岁应该是一个女演员真正开始成长的年龄,30岁之后才是舞者的黄金时期。舞台上最美好漂亮的呈现,都是在30岁之后,有了人生经历,才能塑造出情感饱满的角色。”陈晨还是希望自己能是一位“黄金年龄”的演员,“站在舞台上是一种享受,在每次表达中再去总结不同的经验,这个过程也很享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