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探究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东京休闲娱乐活

发布时间:2023/3/27 3:22:04   

北宋时期,传统休闲娱乐活动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出于慰藉情感或者是稳固统治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在节日中暂停劳动,进行一些特定祭祀、庆祝活动。

有了闲暇的时间,有了营造节日气氛的需要,休闲娱乐活动就较为集中的展示在节日期间。北宋东京也沿袭了历朝以来的重要节日,并增添了许多新的节日,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所改进,增添了新的内容。

北宋东京的各个阶层,都积极的参与到节日休闲娱乐活动中,极大地推进了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北宋东京的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繁多,传统民俗活动内容丰富,休闲娱乐时间较长,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群体较为广泛。

顾鸣塘在《中国游戏文化》中,将中国的传统游戏分为五大类,共计四十六种,它们分别是:技艺游戏(共九种)、智力游戏(共十一种)、赌胜游戏(共十三种)、儿童游戏(共六种)、节令游戏(共七种)。我国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其实要更为丰富。

北宋东京保留了许多前朝流传下来的休闲娱乐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出现了很多擅长各种演出的艺人,休闲娱乐活动多集中于瓦肆勾栏这一专业休闲娱乐场所内。

一、音乐舞蹈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经常是礼乐并称,音乐被视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宫廷乐主要包括雅、燕、等几部分。雅乐是宫廷用于郊祀、宗庙、朝会的正乐,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燕乐也称宴乐,是为宴会助兴之乐。宋代宫廷音乐已不是主流,市井音乐文化的元素加入到宫廷音乐中,使两者互相融合,互为借鉴。

北宋专供宫廷用的官办乐团主要有教坊、云韶部、钧容直、东西班乐、四夷乐。《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教坊中裁减的艺人,以及教坊、钧容直在荀休之日练习击鼓,允许百姓观看。

东京比较流行的舞蹈有扑旗子、舞蛮牌、抱罗等多种。按人数可分为:单人舞、多人舞、对舞、车船舞、狮子舞等等。除了单人舞,在节日期间,多有宏大的舞蹈演出,从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北宋时期队舞盛行,许多舞蹈节目,在唐代还是独舞或双人舞,而在宋代则变成了队舞。队舞演出大大突破了独舞多表现单纯情绪的局限,而以表达一定的故事内容为主,其演出水平都相当高超。

二、戏剧杂剧

影戏是用纸或羊皮雕成人形,借灯光在布幕上显影的一种戏剧形式。影戏起源于汉武帝,至北宋时,东京出现了著名的影戏、乔影戏艺人:“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影戏经历了以素纸雕簇到羊皮雕形的改进,不仅以彩色装饰,更为吸引人,还不易损坏,更容易保存。

“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这种生动的艺术形式倍受大人和小孩青睐。傀儡戏,民间称为木偶戏,大概起源于汉代前后。

傀儡戏分为以下四种:药发傀儡、悬丝傀儡、水傀儡、枝头傀儡。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擅长不同傀儡戏演出的知名艺人。傀儡戏能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演绎精湛,种类繁多,为各阶层民众所喜闻乐见。

杂剧是以表演完整故事情节为主的戏剧形式。北宋时期的杂剧是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中元节时的杂剧演出:“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

哑杂剧的演出者表演不出声,手舞足蹈,装神弄鬼,具有舞蹈和杂剧的双重特点。由于演出者不出声,所以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就只能依赖演出者的装扮和肢体语言,对演出者的演出技艺无形中要求更高。杂技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技艺。

北宋时期,杂技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称其为“杂手伎”。东京的杂技表演项目种类繁多。《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杂技有:弄盌注、踢瓶、弹弓、弋射、吐烟火等等。

魔术即所谓幻术,表演者采用障眼法掩人耳目,使观者不得见其机。魔术表演要求艺人眼疾手快,不露破绽,从而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南宋时期七圣刀的表演已经发展为“切人头下,卖符,少闲依元接上”因极其强烈刺激的视觉效果而吸引眼球。

三、体育竞技

北宋时期,蹴鞠在东京已经相当普遍,随处可见:“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演出助兴活动。鞠竞技表演因具有较为刺激且强烈的娱乐效果而备受君臣百姓喜爱。

击鞠又称打球,是一项惊险而激烈的马球运动。参赛者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机智勇敢,还要有高超的骑术和敏捷的球技。击鞠与军中练兵习武的军事训练关系密切。击鞠除了可以进行正式比赛之余,还具有轻松活泼、观赏性强的娱乐效果。

北宋时期,击鞠运动不仅可以在马背上进行,还可以骑驴子、骑骡子表演。该运动男女适宜,流行范围广泛。北宋初年,左金吾卫上将军郭从义曾在皇宫为太祖表演球技。他“易衣跨驴,驰骤殿庭,周旋击拂,曲尽其妙”在园林里进行此项活动,是当时都人日常休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技是在马背上进行的骑术表演。《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记述了在宝津楼百戏节目表演的热闹场面,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马术表演:先有一人空手出马,叫做“引马”。接着一人挥舞着旗帜骑马出场,叫做“开道旗”。接着众人骑马射拖在地上的红绣球。用左手射的叫做“仰手射”,用右手射的叫做“合手射”,这个表演叫做“拖绣球”。

类似的表演还有“柳枝”。然后又有惊险的“立马”、“骗马”、“跳马”、“献鞍”、“倒立”、“拖马”、“飞仙膊马”、“镫里藏身”、“赶马”、“绰尘”、“豹子马”表演。

然后呈现的是由宫女组成的骑兵百余人,如男子装束,绕场且进行马术表演。上述由十多个动作串联而成的综合性、规模大、技巧精的马术表演,充分证明“宋代不愧是马术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相扑是军事技术性表演活动,最初是军士在业余时间为了消遣而进行的,在军营中逐渐流行。“军头司每旬休,按阅内等子、相扑手、剑棒手格斗”相扑表演竞争激烈,场面刺激,胜负牵动人心,很受人们喜爱。

北宋东京出现了小儿相扑:“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踢弄是类似今天爬绳的活动,与杂手伎踢瓶踢碗之类不同。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几丈高的竿子顶端装有一个大木盘,一只口衔书有“皇帝万岁”红幡子的金鸡立于其上。木盘底下有四条彩色丝绳垂挂着,“有四红中者争先缘索而上,捷得金鸡红幡,则山呼谢恩讫”由此可知,这是一种沿着绳子而上抢金鸡的攀爬类娱乐项目。

四、品尝美食

饮食业本属于社会生活服务业的范畴。北宋时期,东京各路美食云集,人们大部分的饮食不再仅仅是出于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愉悦的感受。当时能叫得出名字的各种饮食,大约有将近三百个品种,足以满足时人将吃由基本需求变成快乐体验的需要。

除了前面所述有名字的茶坊、酒肆、食店以外,还有数不清的叫不上名字的小食摊蜂攒蚁聚,遍布各个角落,另有沿街叫卖者。除了我们常见的面食、肉食、羹、瓜果蔬菜时鲜等,还有各种饮料供应,让人最感到吃惊的是当时的街边出现了冷饮,人们把从冬天取得冰留到夏天做成冷饮。由此可见宋代饮食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显然此时的消费具有更多享受的意义。

因此,将其单列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项目,在此就显得非常必要。对于美食而付出的消费具有双重意义,既满足了充饥的需要,在食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乐趣。

这种休闲娱乐方式也较为普遍地被人们接受。酒楼、食店、夜市小摊上,通常都挤满了前来消费的顾客,各个档次的消费场所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品种齐全的美食对于东京的人们来说,的确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是最基本的简单消费,也可以是豪华的宴席,是北宋东京尤其值得一提的休闲娱乐活动。

五、其它活动

北宋东京的民间盛行:种花、赏花、卖花。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金明池内允许钓鱼:“其池之西岸……多垂钓之士,必于池苑所买牌子,方许捕鱼”,游人当时就以高价购买新钓之鱼,烹制尝新:“临水砟脍,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

垂钓的过程和收获的心情都令人倍感愉悦。北宋时期不仅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参与到休闲娱乐活动中,甚至连动物也被驯化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赏之对象。

如果说“相国寺前,熊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百枝”此类动物游戏表演并不鲜见的话,那么,一些小昆虫似乎也通了人性,多少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如:“刘百禽弄虫蚁”口技表演是艺人模仿各种声音供人欣赏娱乐。

六、总结

总之,北宋东京的休闲娱乐项目既有对于传统休闲娱乐活动的继承,也有自己的改良和创新。那些带有技艺性、艺术性的观赏型表演,通常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为积极的休闲娱乐活动。

艺人通过反复练习,技艺炉火纯青,表演过程中传递出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无限热情,这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由观众的喝彩声带来的满足感是他们继续刻苦练习的动力。

这些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效果,或刺激、或美观,涤荡心灵,令人产生了快乐的心理感受。在欣赏的过程中,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奇、求赢的心理,带来了良好的休闲娱乐效果。

除了体验那些观赏型的休闲娱乐活动,都人还积极参与到蹴鞠、击鞠等休闲娱乐活动中,通过掌握某项技能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演员和观众共同促进了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8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