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分类 >> 王宏建艺术概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名词解释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
本次带来第五章艺术作品论重点知识整理。
1备考提示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具有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它标志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完成,同时也是艺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这一章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一些范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解。除了单个考查概念之外,也有可能将一些概念与前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考查,如比较风格、流派与思潮的关系。另外,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属性和艺术美的表现,出现频率最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2知识框架1.艺术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此题可解答艺术作品意境的概念。
(1)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出现意境的概念,唐代、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2)艺术作品的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客观景物的结合,是一个“情”“理”“气”“格”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3)笪重光在《画签》中曾提出“实境”“真境”“神境”和“虚实相生”的概念。
(4)意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创造意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外师造化”“行万里路”。
(5)作品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欣赏艺术作品的意境时需要加入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
2.作品主题主题是从作品中提炼出凝聚而成的情、理的“精髓”,此题可解答主题的概念,包括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作用两方面。
(1)主题是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对题材及其客观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2)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3)作品的主题是一种从艺术形象中可以感受到的思想、见解、倾向、情感和理想,是符合生活的发展逻辑的,不是生硬地贴在作品上的标签。
(4)在艺术作品中,主题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生活现象、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丰富复杂的,同一对象会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3.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此题可解答艺术作品风格的概念进行解答。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摸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由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风格虽然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使形式与内容以特定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
4.题材此题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阐述题材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解答。
(1)题材具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题材指取材范围,是作品的共性特征;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2)题材与素材不同,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体现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对题材的选择是真正进入艺术创作的第一步。
(3)对于题材作用的讨论有“题材决定论”和“题材无差别论”。“题材决定论”认为作品题材决定艺术作品的价值,而“题材无差别论”则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题材无关。这两种观点都是违反艺术的原理的。
(4)对于题材价值的理解,一方面要承认题材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看到题材具有差异性。
5.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此题可解答艺术语言的概念
(1)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创作表现的工具和方式,采用比喻说法,指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
(2)艺术语言是感性的、表象性的、情感化的,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语言。
(3)每个门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同各类的艺术语言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都有不同的艺术语言。
(4)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语言与结构密切配合,塑造形象,传达艺术内容。
(5)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属于艺术知觉的结构层次,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具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内容的功能和审美功能,是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
6.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此题解答艺术作品的概念。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而不等同于现实生活。
(3)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情感性、精神性等特征,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
(4)内容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的,由于艺术欣赏的角度不同,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具有不确定性。
7.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此题可解答艺术作品意蕴的概念及意义。
(1)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意味。
(2)克莱夫·贝尔曾经提出“有意义的形式”,用来解释艺术作品的意蕴,德裔美国图像学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从基本形象、约定俗成的内容、综合意义三个方面来解释作品意蕴。
(3)艺术作品的意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材料、形式构成、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文化意义(包括物象本身含义与时代民族精神),四个层次相互联系、制约、渗透。
(4)意蕴具有三个特点∶感性的具体的、多义的、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艺术作品中的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的。
8.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特有的美的属性。此题可从艺术美的概念与创造艺术美的意义进行解答。
(1)艺术创造艺术美,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2)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3)艺术美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它比现实美更高一级,更加鲜明、集中、充分,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4)艺术作品的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第二现实的美。
(5)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高于现实美,具有超越生活流变的永恒性、组织生活的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和创造性。
9.无我之境指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此题可从“无我之境的概念、出处”两方面解答。
是近代王国维用语。与“有我之境”相对。指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他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界”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区分。“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摒弃了利欲而与外物无利害对立关系时的境界。
10.有我之境指移情于物,意溢于境的壮美境界。此题可从“有我之境的概念、出处”两方面解答。
是近代王国维用语。与“无我之境”相对。指移情于物,意滥于境的壮美境界。“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11.四品“四品”分为逸、神、妙、能。此题可解答“四品”的概念。
四品是古代画论术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如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把评画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到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分为途、神、妙、能四品,神品————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神品的作品不仅能达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达到画家主观精神与物象内在气质的合二为一的境界。妙品——亦称“妙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分析妙格“所谓能格,指的是形似的精能∶所谓神格,则指的是传神,指的是气韵∶而妙格是介乎二者之间,忘技巧而尚未能忘物之形似;得气韵之体,而尚未能得气韵之全"。能格——能,指精能∶能格作品注重客观描绘物象,得其形似。逸品——亦称“逸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最早见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其在张怀理的《画断》中分为神、妙、能三品之外又置"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至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置"逸格"于三格之上。之后逸品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典范。
12.品位品位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此题可解答品位的概念。
(1)品位是从作品中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如中国绘画中的神、妙、能、逸就是艺术作品品位的体现。
(2)品位与格调不同,更多涉及审美趣味、艺术追求与表达方式,是艺术家从不同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
(3)艺术家对待世界的态度不同,艺术追求不同,审美趣味偏好有所差别,就导致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品位。
(4)“品位”原是矿物学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高,品位越高。在艺术领域,品位的高低在于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13.民族风格艺术的民族风格决定于某一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所产生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性。它同某一民族的共同的语言和心理特点紧密相连。我国传统的绘画分明具人民对绘画这种艺术的特殊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民族风格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4.题材决定论“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意义有大小之分,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题材意义的大小来决定的。此题可解答“题材决定论”的概念。
“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意义有大小之分,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题材意义的大小来决定的。这种观点以题材的价值代替了作品的价值,把题材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到了越界的程度,有失偏颇。
15.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审美意象物态化,此题可解答艺术作品的概念。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作为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艺术作品具有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它标志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完成,同时也是艺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创作的诉求对象,又是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它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整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是在经过了艺术创作熔炉的治炼之后,以一个由它的各种因素、层次融合而成的完全的整体形态展现出来的,但与艺术创作的特点在于融会、综合相反,剖析、分解恰是理论研究的特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概括为外在的物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内容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渗透、融会合一的。
16.素材素材是题材的基础,艺术的创作的重要环节。此题可解答素材的概念。
素材是题材的基础,在各门类艺术的创作之前都不会放弃素材的积累这一重要环节。美术家用速写、素描、写生、照片等方式来积累形象资料,影、视、小说作家们更是重视从生活中而来的素材库藏,作曲家们尤其重视对民族民间的原创民歌、歌曲的积累。
题材与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艺术素材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姿态万千的自然风物都可能成为艺术的素材,但只有因艺术家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才可称为素材。素材来源的多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口头传说、书籍记载等。作家巴金就是以自身经历为素材提炼、加工成《家》《春》《秋》的题材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是作家赵树理根据他所住小山村里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加工写成的。
17.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此题可解答艺术作品的形式概念。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通常称结构为内部形式,艺术语言为外部形式。在具体的作品中,这内、外两种形式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的。
18.风格即人“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