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访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导演沈伟传递中国

发布时间:2025/4/22 12:59:46   
在接受本报专访之前,中国现代舞艺术家沈伟在调整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剧照的色调:“传递中国宋代美学,不能差一点点”。东方演艺集团自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后,邀约沈伟以苏轼诗词为轴、用现代舞方式构建的《诗忆东坡》即将于22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不能差一点点”,是这位舞蹈家的执着。图说:沈伟起初差点拒接,20个月改了19版年11月,身处巴黎的沈伟接到东方演艺集团电话邀约的第一反应是:“这太难了,我不一定能做到。”要做一部有关苏轼的舞剧,以舞蹈等肢体动作呈现伟大的诗人,基本违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规律。“诗歌不是画,本身不具备视觉元素。哪怕苏轼最为人熟知的是诗词,但是每个人对同一句诗词的感受也不完全一致”,沈伟直觉此事难度太大:“苏轼还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但是没人知道苏轼长什么样……”但是,最后也是因为此事的高难度形成的挑战,引发了他的兴趣。最终决定接下来是因为他也曾把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诗歌改编成舞剧——这是另一个种类但也难度相当的“翻译”。自此,他整整花了20个月创排舞蹈诗剧《诗忆东坡》,迄今为止改了19个版本。没一件宋朝衣服,但整体是宋代美学沈伟投入创作的第一件事,是去中国美院翻阅《宋画大系》。这套搜集了全球所有博物馆里的宋代绘画和书法的图典,只能阅览,不能出借:“必须确保我呈现的宋代美学完全精准。”创排这部剧目时,编剧、编舞、服装、布景、音乐等各个环节,从第一天起就是同步推进的,“服装设计好比时装高定,每个人都是量身定做,一个个动作试,如果服装限制了动作,那就改款式,还不行就去找新的面料……”因此,这部剧里没有一件衣服拷贝了宋朝服饰,但是舞剧整体呈现的就是宋代美学——就目前看到的片段来看,其衣饰在动静两个状态下的线条,都很“宋朝”。为了让古典舞、民族舞出身的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演员也能跳现代舞,沈伟每天出两身汗:“现代舞用的肌肉不一样,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拗……”也曾浪迹天涯,吾心安处是故乡“在南京路上,早年有个沈记绸庄,那是我爷爷的店。”沈伟谈及与上海的缘分,要追溯到淞沪会战之前,“爷爷家本来在苏州,后来因为战争迁到湖南,我父亲出生在湖南。”沈伟就此在湖南学了10年戏曲以及书画,然后又去学了现代舞、电影、西方绘画:“上世纪90年代出国与眼下出国的境遇完全不同,吃的苦只能以‘可想而知’形容。”在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一点上,他与苏轼共命运。他也有本事做到“吾心安处是故乡”。也正是四海为家,让他接触到各国文化:“人的社会发展,是通过认识不同文明,才建立起来的。认识新东西,思维才更敏锐。放空自己之后,才能得到最好的体验。”沈伟说起该剧,就想起了年,他在美国推出的代表作《声希》(《Folding》):“我把八大山人的画叠在莫奈的印象派之上,是为了显示出天幕的立体与层次,且折射出老子‘大音希声’的意境——中国传统画追求意境美这个意识本来就很当代了。”大音希声,以少胜多,东西汇融的美,也会呈现在《诗忆东坡》之中,“我希望我传递的主题,能准确地、纯粹地让观众感受到,所以我参与了每一个环节,确保精准。我也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年的东坡,而不是年前的东坡。”(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