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中国历代绘画之秦漆画上欣赏

发布时间:2025/5/25 14:43:51   
目前出土的先秦漆画代表性作品有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迎宾出行图》,长沙颜家岭等出土的狩猎及舞蹈彩绘,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锦瑟漆画残片、凤鸟虎座鼓架,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棺、漆盒、漆箱上的漆画,湖北江陵纪南城“凤鸟形双联漆杯”,江陵九店乡出土的“彩漆鸳鸯木雕豆,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晚期漆盘上的装饰性绘画等。这类漆画,目前以湖北江陵、随县,湖南长沙,河南信阳出土最多,简介如下:包山2号楚墓《迎宾出行图》1、《迎宾出行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幅漆画,是当今世界上最早、而且保存最完好的一幅漆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高5.2厘米,通幅长87.4厘米。表现的是楚人迎解宾客到来时的场面。画面画以枝条婆娑的柳树为间隔,描绘出场景各异、相互联系的人物,车马及动物活动的情节。树共有五株,树枝有二枝、三枝、四枝、五枝之分,将画面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五枝树–三枝树–三枝树–四支树,内容为宾客在途中行进,主人准备驱车前往迎接。其中以两株三枝树将这一段画幅分为三个单元,两株三枝树分别代表主人和客人的起始地。两株三枝树之间绘以疾迅奔跑的一豕一犬,以此象征性的表示主客之间存在着的空间距离。在三枝树和五枝树之间,为三马驾车,车上三人,车后一随从。这是宾客的队伍。在三枝树和四支树之间,有五人立在交谈,有二马驾车准备出发迎接客人的到来。第二部分为驾车树–二枝树–五枝树。宾客已至,前有主人列队迎接,仆人跪地恭候,后有前去迎客的马车和随从紧跟其后。其中两枝树在这里的象征宾主两方会合。与早期样式比较,从这幅漆画还可以看出楚国绘画风格的新样式的形成与进步:首先,在平面上表现出空间的存在。虽然画法稚拙,只是将远处的人物稍稍抬高,但空间感却产生了。第二,用流畅圆熟的线条表现精微的细部,代替剪影式的形体,形成中国古代最早的线描人物画(游丝描技法)。第三,绘画强调真实性和艺术性。各种物体按实际比例描绘,情节合理有序,人物服饰、车马形制等根据聘礼的典制。曾侯乙墓内棺漆画中的神像和鸾凤2、曾侯乙墓内棺漆画 年5月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时代为战国早期。漆画在内棺左右侧板及头档上,外表以生漆为地,用黄、黑、灰三色装饰图案和神异图像。其神异图像绘于左右侧板户牖纹图案两边,内棺左右侧板漆画基本对称,画面用整齐的方框分割成各相对独立部分。内容诡秘,并以蛇形图案为主要装饰。神异图像主要有四类:第一类为人面鸟身者四躯,皆头著两尖饰物,两翅舒展,一手握戈腹部画鳞纹,两腿叉开,有扇形尾翼,有的专家认为是引魂升天的“羽人”;第二类为戴假面者八躯,头颈都有复杂饰物,胸腹饰兽面,执双戈跨下若火焰状纹,有人认为是驱鬼逐疫的“方相氏”第三类为羊首人身者八躯,位于方相氏下,两腮有长须,亦持双戈,有人认为是方相氏率领下由百隶装扮的神兽。第四类为四只状若大鸟者,位于神怪形象之上,鸡头,长颈,直立,振翅张爪,其身左右对称,被认为是负载灵魂升天的鸾凤。此外在内棺正面头档上,尚画有朱雀、白虎。朱雀昂首而立,一足曲举,一足踏白虎背;白虎张嘴吐舌,回首顾盼姿势雄健。画法颇为严谨,线描健劲匀整,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画《乐舞图》,笔法粗细不一,或平涂或仅有轮廓,较“内棺漆画”率意洒脱。而这些奇异的人与动物混合的形象,与棺上所画又颇不相同,或为巫人娱神化装之。,更多地受到当时楚文化的影响,带有原始绘画的遗风,它的语言形式表现出较多的天真和质朴。那些运动的人体、奔跑的野兽、流动的云气,所表现出来的是赋有生命力的精神。这种构图类似于现代图案设计中的“地毯式”画法。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漆鸳鸯盒3、曾侯乙墓内漆鸳鸯盒 曾侯乙墓出土的随葬品,年5月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盒长20.1厘米,宽12.5厘米,高16.5厘米。鸳鸯形,头与身用木分别雕成,颈胸以榫铆连接,可自由转动。腹内剜空,背上有一长方形孔,孔盖上浮雕夔龙。翅微上翘,尾平伸,足蜷曲呈卧伏状。盒身以黑漆为地,彩绘图案与颜色因不同部位而异。颈部与腹前朱绘鳞纹,填以小黄圈,翅部、尾部饰红、黄点相间的曲折纹带,并以绳纹与线纹分隔成若干区。腹部两侧,分别在面积7×42厘米的画面上各绘有一幅漆画。左侧绘撞钟击罄图,用朱漆绘单足伫立的对称双凤,凤嘴中衔横梁,梁上悬钟二枚,凤足上部置磬架横木,悬挂两个石编磬,一个兽头人身的乐师正手持钟棒背向撞击编钟。右侧绘击鼓舞蹈图,画面中间以一兽为鼓座,上树建鼓。一旁绘一戴冠兽形人,双手持鼓槌轮番击鼓;另一旁绘戴冠佩剑武士,双手舞动长袖,正应着鼓声翩翩起舞。这两幅图中人的形象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加以表现,造型奇诡,线条流畅,在方寸之地,惟妙惟肖地将庞大而壮观的乐舞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充分体现出小中见大、博大恢宏、不同凡响的艺术特征。此盒不仅是难得的艺术佳作,而且为研究当时演奏钟、鼓提供了实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