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历史 >> 舞台文博热,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码
■记者李君娜
年虎年除夕,人们再次看到一次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破壁”与“出圈”。亿万观众观看的央视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被观众赞为“绝美”,并迅速上了热搜,引起了一波网络刷屏和转发潮。
这一幕,和去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出圈,几乎如出一辙。
如果说,《唐宫夜宴》的成功是偶然,《只此青绿》的“复制”成功,似乎证明了持续“出圈”的这股文博热,已经掌握了流量密码。
从文物到舞蹈
由于时间限制,央视春晚上呈现的是《只此青绿》的一段群舞片段,表达的是画中群山层峦叠嶂的意境。《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被抽离出来,抽象成舞台上的女性人物形象。当舞者们呈现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化时,是在模拟山峦的层峦叠嶂。
舞蹈的细节,也高度还原了这种象征意义。舞者高耸的头饰,就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可以想象成山间瀑布。可以说,《只此青绿》为观众呈现了“每一帧都是画”的视听盛宴。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此青绿》之所以出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已经提供了相当成熟的艺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构图之磅礴、意蕴之丰厚,本身就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再现了图画意境,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舞剧很自然地共享了图画的审美层次。诗剧和图画,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只此青绿》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艺术转化,实现了气脉上的贯通。”
传统文化打动内心
《唐宫夜宴》去年出圈,看上去,《只此青绿》今年紧随其后似乎是受前者的启发,实则是一次“不约而同”。
3年前,《只此青绿》就已启动。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算创作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创作团队考虑过《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但最后选择了《千里江山图》。“因为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和舞蹈有共通之处。”
为创作《只此青绿》,编导们先是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遍寻宋代的诗词、绘画。总编导周莉亚、韩真曾透露,该剧仅前期创作就耗时一年多,创排用了5个月,团队多次与故宫博物院专家座谈交流。最终,用时近1年8个月,《只此青绿》正式搬上舞台。
在登陆虎年春晚之前,《只此青绿》就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自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只此青绿》在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获得人气口碑双丰收。更难得的是,从首演到巡演,创作团队一直收集观众反馈,对舞蹈进行修改和调整。周莉亚说:“《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在春晚舞台上,《千里江山图》在舞台上别样展开,也让现代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高峰体验。有观众评价:“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苍劲厚重的古琴和刚柔并济的舞蹈把《千里江山图》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回到多年前,见到18岁的王希孟正在奋笔创作。”
新的寻根之旅
这种复兴,借由舞动的“唐俑”“青绿”,也一次次点燃观众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凭什么拥有文化自信?就凭传统文化中的精品。”观众汤楠看完《只此青绿》后,这样评价,“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这样诠释自己的“青绿”一角。“一个纯写意的角色,就像《千里江山图》中一种青绿颜色的气魄,演绎的时候需要打开想象力。这个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一种东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一种大气,也是代表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面。”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自创意诞生那一刻起,《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次有益尝试。《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的成功,也是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的诠释范本。
年,中国考古学迎来诞生年。年,站在新的年开端之际,文博热不断以各种方式“破壁”。无论是《唐宫夜宴》,还是《只此青绿》,火出圈的,不仅是对国宝、国风、国潮的挖掘,也是面向新的一百年,从故土出发的寻根与创新之旅。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