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天敌 >> 科学家们的小时候珍妮middot古
没有谁生来就是科学家,但许多科学家在回首往事、追忆童年的时候却往往会惊喜地发现,童年时的某些爱好和想法竟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几位科学家,他们小时候的爱好与想法似乎就与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己设立“实验室”的小费曼
图1左费曼;右童年费曼和妹妹
诺贝尔奖获得者、近代最伟大的量子物理学家之一的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被称为“科学顽童”。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在家里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所谓的“实验室”其实非常简易,就是在一个旧木箱内装上隔板,放上一个电热盘、一个蓄电池、一个灯座等极为简单的“实验设备”。
灯座是小费曼用从平价商店买来的一些插座和找来的一块木板自制的。他把插座钉在木板上,用电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小费曼尤其喜欢看当插座全部串联在一起时,插座上的小灯泡一个个慢慢亮起来的过程。他在后来回忆时说“我早就晓得靠着并联或串联等不同连接方式,你可以让每个灯泡分到不同的电压。但当时我不知道的是,灯泡的电阻和它的温度有关,因此我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在灯座上看到的现象大有分别。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当灯泡全部串联在一起时,它们会慢慢地亮起来,那种情形美极了!”
热爱大自然的小古道尔
图2珍妮·古道尔
珍妮·古道尔(JaneGoodall)是享誉全球的动物行为学家,她亲赴非洲原始森林三十八年对黑猩猩进行的观察与研究,不仅揭开了许多生物学上的谜团,而且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小时候的简·古多尔就很喜欢户外活动,喜欢在花园里一些隐秘的地方玩,学习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她对生物的喜爱受到大人们的鼓励,有一次四岁的小古道尔因为好奇母鸡是怎么生鸡蛋的,于是钻进令人憋气的鸡舍里呆了四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尽管小古道尔的母亲非常焦急,但当她看见女儿兴奋不已地跑出来时,没有进行任何责备,而是认真聆听激动的小古道尔讲述看见鸡蛋终于掉在地上的奇妙感受。
小古道尔一岁的时候父亲曾送给她一个很大的绒布大猩猩玩具娃娃朱比利,这是为了庆祝在伦敦动物园诞生的第一个大猩猩朱比利而设计的。她母亲和朋友们见到这个玩具都很担心,怕小古道尔被吓着,但朱比利却很快成为了小古道尔最珍爱的玩具伙伴,古道尔曾在回忆中说“我孩提时期的所有历险都有它的伴随”。也许是巧合,许多年后,她应邀前往非洲,并在那里遇到了路易斯·利基博士,经他指点踏上去贡贝研究大猩猩的旅程,真实的大猩猩似乎接替了朱比利的职责,继续伴随着珍妮·古道尔研究生涯中的历险。
立志不造“文德桥”的小茅以升
图3左茅以升视察铁道部建桥工地;右青年茅以升
我国桥梁专家、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主持者茅以升小时候家住南京,每年端午南京的秦淮河上就有赛龙船的盛会,届时河上的几座桥就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在茅以升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端午节前一天有几个同学约茅以升去看赛龙船,小茅以升特别高兴,再三央求妈妈让他去。但就在这天晚上,小茅以升突然胃痛,一夜没睡好,第二天的龙船会当然也就未能成行。到了晚上一位同学来到茅以升家,劈头就是一句“你幸亏没有去,如去的话,可能掉到河里淹死了。”原来他们挤在一座叫做“文德桥”的桥上,因为人太多,这座桥不仅栏杆断了而且几块桥板也塌了,因而有不少人掉下水去,有一个同学也几乎遇险。
这件事对小茅以升冲击很大,他突然意识到造桥竟然是如此责任重大的一件事情,并由此对造桥产生了兴趣,并暗暗立志:将来我如造桥,一定不会造得像文德桥!
原来,科学家小时候也是捣乱的小顽童,抱着娃娃的小姑娘,爱凑热闹的小男孩……现在在读这篇文章的小朋友会不会也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呢。
参考文献
1.(美)费曼著,吴程远译.别闹了,费曼先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2.
2.(英)简·古多尔(珍妮·古道尔)菲利普·伯曼著,祁阿红译.古多尔的精神之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5.
3.茅以升著,郑淑涓编.彼此的抵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4.
文字:冷玥
生命的多样性是赋予这个蓝色星球最珍贵的礼物,它保证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生命类群都能相互依存,各取所需。从太空俯瞰地球,它简直就是一个蓝色的水世界。在碧蓝色的海洋中,参差绵延的海岸线将大陆凸现出来。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无数类别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共同构造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动物:1.信天翁;2.条纹方蟹;3;加拉帕哥斯幼年企鹅;4.海洋鬣蜥;5.圣克鲁兹岛巨龟。(图源:《生物人类学:第二版》)
每当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和宇宙过往的对话。浩瀚的星际让人类感到自我的渺小。在心存敬畏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追问自己:宇宙从何而来?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这些追问来自人类的普遍意识,存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挥之不去。正是生物多样性的绚丽图景提示我们,需要在全球视野和大历史观维度下,推进对人类进化过程和个体生命过程的持续考察,从生物性和文化性的角度认识、分析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人类是无数类别的生命形式之一,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物种。在色彩斑斓的生命类群当中,除了自身的多言行特征,人类对自己又了解多少呢?人类来自何时、何地、何种?人类自身为何会有迥异的外貌?今日人类的体质特征自初始就如此吗?若是不同,这些特征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人类是具有高度发达意识的物种,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物种本能的束缚,能对自身的来历进行探求。正是人类的这种能力,才能使人类在众多的高等物种中脱颖而出。
▲珍妮·古多尔(JaneGoodall)与幼年黑猩猩福临(Flint)的第一次接触图源:《生物人类学:第二版》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③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