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前景 >> 吴晓邦,苏州小巷里走出的中国舞王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对于遍地风流与胭脂的山塘街来说,是从来不缺名人与故事的。因此那些名气稍微小一点的人物可能就被人们忽略了。甚至是土生土长的老苏州,恐怕也不大会记得,在山塘街与阊门隔河相望的北浩弄里,曾走出一位“中国舞王”,给一向素雅文静的水磨江南,增添了几分律动的意境。
吴晓邦,他出生在清朝末年,苏州太仓沙溪镇的一个大户人家里。如果一切按照剧本,那么他将继承家里千亩良田以及一大堆地理位置极佳的商铺,靠收租就能享乐一辈子。
年,他家的财产又增加了,母亲接收了在苏州的财产,先是迁到了浒墅关,后又定居在了山塘街的胭脂巷,也就是现在的北浩弄与腌猪河头之间。
这个腌猪河头,从前是咸肉行聚集的地方,许多商贩、老百姓在这里腌制猪肉,所以有了这个地名。用苏州话念起来,“腌猪”和“胭脂”比较接近,文艺青年也会把这里叫成胭脂巷。虽然这里市井气息浓郁,却也走出了一位中国新舞蹈艺术的一代宗师。
住在山塘街后不久,吴晓邦就进入东吴大学附中读书。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深受新文化青年精神的鼓舞,毅然决然与原来的生活一刀两断,撕碎了既定的剧本,满怀豪情投笔从戎,在北伐战争中任叶挺独立团见习排长。很难想象,这位后来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大师也曾征战沙场,看来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无论做哪一行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不过时事终究不是一两个热血男儿可以左右的。大革命惨遭失败后,吴晓邦明白自己的归宿不在战场,于是到日本学习音乐、艺术,希望找到新的人生之路。也就是在那个阶段,他接触到大量西方优秀作品,他的名字也是因为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重改的。
最终他在一次观看早稻田大学学生演出的舞蹈后,灵魂如同被击中一般,瞬间明白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跳舞。
接着,他便一边学习西方现代舞蹈的理论,一边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与宫操子现代舞蹈研究所学习芭蕾舞与现代舞,凭借着卓越的天赋与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吴晓邦很快就出师了。
年,他回到上海,开办了第一所现代舞蹈学校——晓邦舞蹈学校,年他举办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发表了揭露和讽刺伪满州国皇帝卖国嘴脸的《傀儡》。
也正是在那段激昂的岁月里,他结识了后来与他相濡以沫五十四年的妻子盛婕。
说起来盛婕也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女子,她是清末洋务大臣、有着“中国实业之父”美誉的盛宣怀的侄孙女。出身名门,20岁出头考入了上海中法戏剧学校,正巧,吴晓邦当时也在这个学校任教,于是盛婕在成为他妻子之前,先成了他的学生。据说毕业时,盛婕主演了由吴晓邦创作的舞剧《罂粟花》,从此两人携手互相扶持,共同踏上了开创中国舞蹈事业的道路。
作为中国现代舞蹈的先行者,吴晓邦是第一个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等歌曲编排成舞蹈作品进行抗日宣传的舞蹈家;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舞蹈理论专著《舞蹈艺术概论》,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舞蹈家杨丽萍也曾师从过吴晓邦……
在吴晓邦去世之后,妻子盛婕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馆,展馆内刻有六个金字,一撇一捺,都凝结了吴晓邦这辈子的精气神,“为人生而舞蹈”。
而这位出身名门的女子,同样也有着一种精气神,即便是在动乱年代,被拉上批斗大会,盛婕仍然化了眉毛擦了粉,扫大街的时候也会洒上香水,可以说是精致了一辈子。
如今在山塘街北浩弄,一百年前吴家的老宅还保留着民国式建筑的样子,三路两进两层楼房,不过除了门口“吴晓邦故居”五个字之外,很少有人能发觉这里曾经的不同寻常。为人生舞蹈的大师已经悄然远去,而我们又将在各自的人生舞台留下怎样的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