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发展 >> 偶像练习生1小时破亿,偶像经济的春天
撰文丨秋葵编辑丨美圻
与国内外31家经纪公司合作挑选出名练习生,6位当红明星导师,未来4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及录制,最终由全民票选出优胜的9人,组成全新偶像男团出道。百位鲜肉、培训、偶像、全民票选、进阶……最具话题和热度的标签被《偶像练习生》一网打尽,因此这档“大型老公养成节目”的走红也就顺其自然了。
一直以来,“中国无男团”成为一种公论,自从F4、飞轮海等男团先后解散,只有TFBOYS苦撑大局。之前多档偶像养成类综艺前赴后继,却大多被拍死在沙滩上,无论是造星的大环境、还是节目自身的模式,国内现有的偶像市场与已成体系的日韩相比,差距甚大。自带光环和争议的《偶像练习生》这次不仅起了造星作用,还担负起对本土“偶像养成”市场的再次探索与实践。
爆红网综的荣耀与争议
去年夏天,爱奇艺用一档综艺节目捧红了一群Rapper,甚至掀起中国嘻哈文化热潮。年开年,爱奇艺又用一档节目将位鲜肉少年送到观众眼前。
第一期就点击过亿的《偶像练习生》和《中国有嘻哈》的走红之路何其相似,从播出情况看,节目沿用了《中国有嘻哈》的套路:在第一期便效仿“Freestyle”创造出了热词“Balance”。爱奇艺更是放下豪言,要以此节目“开启中国偶像元年”。
从目前播出的三期节目看,总体品质在线,张艺兴的态度专业严谨,李荣浩则全程“扮萌”,选手中以蔡徐坤最为亮眼,范爷弟弟范丞丞表现可圈可点,陈立农则是不折不扣的“黑马”。
《偶像练习生》选手范丞丞、蔡徐坤、陈立农
除了导师和学员有亮点,在网综节目中,《偶像练习生》的投资再次刷新纪录,总制片人姜滨在采访中透露:“整个团队包括练习生在内一共有将近人,动用了个机位进行天不间断的拍摄,而这一切就是为了能真实记录还原练习生的日常。”
当然,与任何一档一夜爆红的节目一样,《偶像练习生》从开播就质疑不断,首先,名练习生中很多过分“油腻”的学员,让不少人质疑这和“鲜肉”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和“油腻”扑面而来的,还有这些学员的“世故”。一期下来你大约可以学到99种商业互吹的实用技巧,这些过分的成熟和圆滑,和“练习生”这个身份确实不太相符。
对节目来说,最致命的一点,则是和韩版节目《Produce》暧昧不清的关系,前几期节目中,何冬冬的絮叨人设,练习生间的互捧、对于坐1号位练习生的猜测……这些细节都与《Produce》如出一辙,甚至有韩国网友贴出了很多细节的对比视频,韩国Mnet公司不久前也发表声明,对重点IP的涉嫌被侵权事宜,深表遗憾。
《Produce》
《偶像练习生》
中国偶像养成经济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的是,《偶像练习生》这次背负了太多期望,虽说资本始终对偶像市场虎视眈眈,但却一直缺乏成功先例,《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昙花一现,多数同类型节目匆匆出现还来不及给人留下印象又草草收场。
《偶像练习生》能否打破此前的僵局,为国内的偶像市场带来新变革,关键在于要真正跨过制约中国偶像养成的三道门槛:
1、缺乏真正“养成”机制
“练习生”对于中国娱乐圈来说好像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练习生制度在日韩娱乐圈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偶像培养机制,像SuperJunior、EXO这样风靡全球的优质偶像,很多都是通过练习生训练的方式出道的。
对于日韩娱乐产业链来说,偶像培养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培训模式,包括出道培训,企划定位,粉丝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有些偶像出道培训周期甚至长达七八年,这些练习生不仅要在形体、舞技、唱歌等方面接受长期苛刻的专业训练,还要定期接受公司考核,考核不过也会被劝退。
由此看来,日韩的偶像养成模式更像是学校的专业教育,是真正的“十年寒窗”,加上这些练习生自身对于出道机会的渴望,才会使得韩国的偶像综艺节目充满看点。
此前出道的EXO
顾名思义,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关键在于“养”,而非“秀”,遗憾的是,中国之前多数偶像养成节目更多是一种综艺“秀”,没有系统的训练和学习,跟随着节目播出周期,三个月左右就想将一群渴望出道的少男少女速成为国民偶像,只能说是痴心妄想了。
要知道,韩版第一季《produce》的片头是练习生们的个人简历,每个人都注明了练习时间,有的1年、有的7年甚至10年,位少女练习的时间累计是年零7个月,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足够让人震撼了。
再来看《偶像练习生》,首期节目就有连续几位练习生只拿到了D或F等级,唱歌不对拍、舞蹈找不到balance的练习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仅仅练习10天、毫无唱跳基础的练习生开着原唱给大家唱了首《情非得已》。虽然节目看点十足,但和韩版偶像的选拔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2、喧宾夺主的明星
对于之前的很多偶像养成节目而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正确处理明星大咖、练习生以及和粉丝的关系。
事实上,对偶像养成节目来说,明星大咖同样必不可少,但绝对不应该成为节目的主角,以日韩同类型节目为例,明星的主要作用只是点缀和辅助,锦上添花,但国内很多节目却将明星当成了视角效果和矛盾话题的主要表现者,学员展现自我的部分被压缩。
目前来看,《偶像练习生》有所改进,但张艺兴、李荣浩仍然多次占据热搜榜前几位,锋芒依然比学员强劲得多,希望随着练习生展示自己的时间越来越长,学员能成为节目的绝对主角。
同时,国内多数偶像养成类综艺之前采用的都是提前录制模式,观众缺乏参与感、陪伴感和代入感,想要养成忠粉很难。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偶像练习生》这次确实有出彩点,由于自带的互联网基因,这次《偶像练习生》采用“粉推+星推”的双重推荐模式,最终胜出的9人将由网友票选推出,增加了粉丝的参与度。
接下来,节目要做的是发掘出每位学员最有个性化的标签,加深观众对每个人的印象,而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才艺展示和互相吹捧。
3、照搬国外模式
《偶像练习生》和《Produce》的口水战已经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很可惜,被寄予厚望的《偶像练习生》这次依然没有摆脱这个魔咒。
其实,一档综艺节目的模式成功有着种种复杂因素,它的的商业价值和流量热度,不是单纯的复制模式就能够做到的。之前很多照搬日韩模式和赛制的偶像养成节目最终都没有成功,前车之鉴值得后来节目警惕。
实际上,Mnet电视台自己就曾试图复制《Produce》的成功,陆续推出了《少年24》和《偶像学校》,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更何况是市场体量和发展程度与韩国都完全不同的中国,复制模式确实可以节约试错成本,但是同样存在巨大风险。
《少年24》
一方面国内缺乏“团粉”的社会氛围,二是同样的韩国模式下,国内“练习生”在水平和态度上都和韩国练习生差得太多了。所以,如果完全照搬韩国模式,《偶像练习生》很难像《Produce》那样最后成功孵化出人气男团,期待《偶像练习生》接下来能根据中国实际不断调整赛制和创意,打造真正符合国情的偶像养成节目。
结语
在国内养成类综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爱奇艺能够通过这档节目将“练习生”三个字在观众心中具象化,这样的探索还是勇气可嘉。目前,中国的偶像养成土壤还不够成熟,但市场对于这一产业链是强烈渴求的,未来的前景依然充满想象。但愿《偶像练习生》这次能给国产偶像养成节目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