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种类 >> 母亲儿子胆小懦弱怎么办从帮助孩子战胜恐
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他可以不是商业精英或者是成功人士,但是,他必须像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相信所有的父亲对儿子在这一点上期望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懦弱、胆小的。性格的形成是后天影响的,孩子从小都会恐惧也都会说“害怕”,是勇敢坚强还是胆小怕事,那就要看父母是如何引导了。
有一次儿子在上早教课的时候,独自走过了一个距离地面一米的独木桥器械,我开心地冲儿子喊道:“儿子,你真勇敢。”儿子跑过来和我击掌,然后问我:“爸爸,什么是勇敢?”
我反问道:“你觉得的呢?”
儿子想了想说道:“就是自己走独木桥,不害怕。”
我笑着说道:“没错,你自己走过独木桥就是勇敢的表现。”
儿子笑着跑开继续和老师一起做运动。其实,我更想告诉儿子,勇敢不仅仅是自己走过独木桥,勇敢是一种态度,一种在面对已知或未知困难或者危险时克服内心恐惧的态度。男孩更要有这种勇敢的态度,因为在未来的生活里有太多的难题在等待着解决,如果你是一个懦弱、得过且过的人,那么你将来的生活会过得一团糟。
孩子有恐惧感并不是一件坏事,最起码会小心地做事,总比那些“无畏”、“鲁莽”的孩子要好一些。有些母亲会担心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变得太胆小了,男孩要是胆子太小,那将来能干什么事啊。那如何让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呢?从美国儿童心理专家艾琳.肯尼迪穆尔博士《变得勇敢:帮助孩子战胜恐惧》一文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接受孩子害怕的心理,并和孩子一起面对。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野生动物园玩,在动物园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黑猩猩雕塑,这个雕塑做得非常逼真,样子看上去很吓人。儿子看到后指着说:“看,大猩猩。”我对儿子说道:“你上去摸摸它。”儿子有些害怕地往后躲。我拉着儿子说:“不要怕,它不是真的。”可是儿子依然不敢向前。
我蹲下来对儿子说:“你是不是有点害怕啊?”儿子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道:“爸爸知道你害怕,那是因为你觉得它太大太吓人了,是吗?”儿子“嗯”了一声。
我抱起儿子说道:“你和爸爸一起摸好不好?”儿子看着我,犹豫了一下之后说:“我和爸爸一样摸。”我抱着儿子走到雕塑前,我先伸手摸了一下,然后边拿着儿子的手边说:“儿子,我们一起摸一下。”儿子小心意意地摸了一下黑猩猩的手,然后似乎感觉没什么危险之后,胆子大了起来,自己又去伸手拍了一下,大声地说:“爸爸,看,大猩猩。”
我知道,儿子已经不再害怕了。其实孩子有时候有害怕的心理那是因为对事物的未知而产生的。比如,我儿子在面对一个大猩猩的雕塑时,并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会发生什么,它会不会动?会不会叫?会不会抓小孩,就是因为孩子的未知而产生了恐惧。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轻视孩子的恐惧心理,有些家长会呵斥地说:“怕什么怕啊,一个大小子,别当胆小鬼。”孩子听了反而会更加害怕,家长就会说:“你看你这孩子,怎么那么怂啊。”这时,孩子原先的害怕变成了对家长难过,也认可了自己就是很胆小、很怂,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一遇到困难就会逃避,因为,孩子从心底就不敢面对,从心里就认为自己做不到。
传递信息,让孩子从陌生到熟悉。
有些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时就会感到害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时,哭闹拽着父母衣服不肯进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看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心理很自然地就会感到害怕。
有些家长却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总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其实孩子内心里是对陌生环境产生了恐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医院打针的时候,护士的针可能刚刚拿出来,孩子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有些孩子可能一看到医生就哭起来,这就是环境让孩子产生了恐惧感。
有一次,在准备参加一个幼儿园组织的万圣节活动前,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我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上课的老师,还有其它的小朋友。
所以,我提前先跟孩子把第二天要去幼儿园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事都预先沟通一下,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因为,我担心孩子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参加活动的效果。
果然,第一次参加活动,儿子显得非常拘谨,站在门口看着里面的老师在给小朋友上互动课,老师是一位外国人,声音洪亮、动作夸张。我说:“儿子,你也进去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跟老师上课吧。”儿子一动不动,依然站在门口看着。
陪同的老师跟儿子说:“Happy,你去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吧,很好玩的。”可儿子还是没有动,眼睛紧紧地盯着里,我对陪同老师说:“要不先让孩子看一会,他熟悉了就会好的。”
就这样,儿子在门口足足看了有10多分钟之后,慢慢地走进了教室,但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而是走到了旁边继续看着。这时,外教老师一边挥着手,一边唱着歌,同时,老师在教三个英文单词。
又过了一会,当然老师开始提问的时候,儿子自己轻声地回答,可能是因为声音太小,老师并没有听见。老师又问谁要上来回答问题时,儿子主动举起了手,老师看到后示意站到前面来,儿子站了过去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开心地拿着奖品走了回来同时坐在了一个小朋友旁边,跟着大家一起唱起歌来。
很多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会产生一种恐惧,这时候,家长不要催促、不要指责、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一点时间慢慢去适应新的环境,并把环境中的一些信息传递给孩子。
给予更多的鼓励,并树立勇敢的榜样。
鼓励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心,战胜内心的恐惧,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想去做,而是需要一种鼓舞,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有一部美国励志电影《面对巨人》,影片讲述的一位橄榄球教练发何重拾信心与勇气,并用信仰击败恐惧,最终带领球队赢得胜利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倍受感动。
教练让球队队长背着一名体重72公斤的队友蒙着双眼在场地上爬行10米,可在教练不断地鼓励下队长爬过了整个赛场,橄榄球场地足足有米,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喊了13次“对了”,15次“加油”,23次“别放弃”,3次“不要停”,48次“继续”,就是在教练不断呐喊声里,队长完成了这次艰难的练习。
让我震撼的是,一个人鼓励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力量,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予孩子真正的鼓舞,孩子同样也可以被激发出无穷的潜力,克服所有的困难,获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父母也不要忽视榜样所带来的效果。家长经常会给孩子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以此希望能给孩子做榜样,其实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甚微。因为,那些英雄离孩子太远了,没有切身的体会,榜样的作用也不会达到效果。
所以,最好的榜样就是父母自身。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习滑冰,决定和孩子一起滑,对于成年人来讲,初次学习滑冰还没有小孩掌握的熟练。可这位妈妈为了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不断地摔倒之后马上站起来继续练习,孩子看着妈妈的坚持受到鼓励,从一开始的不敢,到一步一步地向前滑,到最后可以熟练地滑行、转弯、倒退,很快时间里就掌握了滑冰的技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来讲,讲大道理没用、空谈鼓励也没用,只有家长的榜样才能给孩子带来力量。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充满勇气,但勇敢不仅是单纯地去做什么,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心态。这种心态需要在父母不断的激励与尝试中才能建立,所以,不要再让孩子生活在“温室”之中,放开双手,孩子才能有所收获。
Happy爸爸,70后大叔,42岁当爸爸,每天分享育儿经验,希望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