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21日,由中国文联、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此次全国共有8部作品入围终评,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作为北京市唯一入围的作品、唯一一个以新文艺群体入围的作品、唯一的区级原创作品,将于6月15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精彩上演,角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日前,记者探班创排团队的排练活动,在舞蹈演员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感受曹雪芹先生的精神世界,走进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领略引发共鸣的中华传统文化。《红楼梦》中看曹雪芹大爱舞剧以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寥落”的特殊人生经历为背景,使用时间倒序、时空交错的编排手法,打破固有时空界限,生动再现了曹雪芹先生“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历程。“舞剧以清中期京城为背景,序、四幕,结构既以时间为轴,又打破时间界限大量使用倒叙和时空交错,无论富贵到寥落、相爱到分离、思念到聚首,亦或抱负到幻灭、写作艰辛到高峰呈现,各条脉络线交织并行、贯穿始终。”导演刘震说道。序言部分以百年怀想为主题,讲述了清乾隆年间,一部奇书《红楼梦》风靡京城,书的作者曹雪芹却鲜为人知。第一幕知交京华讲述了青年曹雪芹才华横溢、寥落京城、交游广阔、扶贫助弱,却不为宗学和世俗所容;第二幕空劳牵挂展现了孤独的曹雪芹,心如断线的纸鸢在过往与现实间飘荡,寄情于笔端;第三幕如梦大观讲述了才名远播的曹雪芹,仍对现实抱有一丝遐想。短暂的当差生涯,让他看透了皇权下的无望与悲凉,曹雪芹如他笔下的石头,终被“世难容”;第四幕只立千古讲述了曹雪芹与表妹芳卿奔走在彼此最深的思念里,相伴如镜花水月,人生再次相逢已半百之身。风刀霜剑中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曹雪芹终成《红楼梦》。细致描摹贴近人物本身如何更好地走近经典、传承经典,让《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穿越历史时空与当下时代对话?导演刘震等创排人员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的舞蹈语汇将曹雪芹家族不幸、爱人分离、亲人离世、理想破灭在其内心留下的痕迹一一呈现,再映衬还原于他的心血之作《红楼梦》,在思想精神层面达到高度契合。走进排练厅,记者见到了正在压腿的表妹芳卿的饰演者窦率方,大腿上满是淤青后的瘀斑。看到记者走进来,窦率方不好意思地放下了裤管,笑着说:“有点磕磕绊绊很正常。”当问及淤青原因时,窦率方告诉记者:“在第二幕空劳牵挂中,要走到3米多高的台子上,悬空信步,腿顺着台阶往下滑一点,才能更稳。”而这样的情况每排练一次,就要磨几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瘀斑。“我们舞剧以肢体来表达,如果通过我们的诚意和用心,能将人物完美地展现给大家,就值得了。”窦率方说道。晚饭时间,一些演员卸下暂时的疲惫,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如何将动作做到完美。趁着休息间隙,记者问道,“在您饰演的角色中,您觉得最难的部分是什么?”“穿着花盆底鞋跳舞,在第三幕中会出现。”演员胡越不假思索地说道,说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虽然我只是一个群演,穿着花盆底鞋跳舞也就3-4分钟,但很容易崴脚,做动作时要很谨慎。”而这也展现了舞剧《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如《红楼梦》一般,无论主次不吝笔墨,细致描摹,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大到曹雪芹的惊世才华、敏感梦幻、悲悯体贴,芳卿的美丽多情、温柔坚韧,福彭的英武豪迈、宽厚慈爱,阿敏的富贵风流、重情重义,鄂三的率真淳朴、忠诚追随,小到村姑仆妇、贩夫走卒,务求鲜活生动。《红楼梦》广为人知,但关于曹雪芹本人的文字资料却少之又少。为了让舞剧创作能最大程度贴近曹雪芹本人经历,主创团队从舞剧创作之初便走访了许多“红学”专家,编剧手稿就修改了60多次,全部垒起来近一尺高。在这部满怀感伤、直指人心的舞剧中,通过曼妙舞姿、跌宕叙事、华美舞台将爱人半世分离短暂聚首的悲欢,人生理想最终归于幻灭的叹息尽情呈现,“能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非常开心,也足以见得海淀区这些年对文化精品创作所下的功夫,也是对我们的高度认可。”刘震说道。据了解,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自创排以来,相继在国家大剧院、海南省歌舞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保利剧院、海淀剧院及线上等共演出30场。(记者李洪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