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发展 >> 有志向有梦想,少儿舞蹈又上新台阶
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落下帷幕。8天里,近个作品各美其美,余名小朋友一展风采。
“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是经中宣部批准立项,在中国文联领导下,由中国舞协举办的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活动,旨在推动青少年美育素质教育、促进少儿舞蹈事业健康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展演自年至今,已经走过25年。
今年,这个平台涌现出许多佳作,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标志着我国少儿舞蹈又上新台阶。
以传统文化培根
为童心“种下”真善美
▲舞蹈《这是我家》剧照主办方供图
夕阳西下,成群结队的小鹅跟在鹅妈妈、鹅爸爸身后回家……舞台上,小小舞者蹦蹦跳跳,将憨态可掬的鹅宝宝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舞蹈《这是我家》通过表现鹅的一家温馨和睦,描绘了江南水乡美好生活画面。
▲舞蹈《咯咯哒与喔喔啼》剧照赵廷玺摄
“孩子们用可爱的舞蹈表达了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令人感动。”展演推选委员会成员、青年编导吕梓民说,舞蹈是手段,教育是目的。通过少儿舞蹈作品,编导为祖国花朵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在表演中认识世界的真善美,坚定文化自信,促使他们茁壮成长。他表示,少儿舞蹈创作的动作捕捉要有童真、编排要有童趣、表达要有童心。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舞蹈动作,是编导深入生活后创作出来的。“要知道,孩子的胳膊、腿是完不成按成人动作编排的作品的,因此少儿舞蹈创作要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必须符合孩子身体的表达。”吕梓民说。
“舞蹈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教育。”中国舞协少儿舞蹈委员会委员、《这是我家》编导周旭光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了他创作支撑。传统中国是农耕社会,从播种到破土而出、静等花开、收获成果,这种家的观念是安定的。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无论以后是什么职业,其生命状态肯定不会差。“家是躲避风雨的港湾。《这是我家》讲的就是家庭的情爱教育,这对孩子的内心构建特别重要。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传统文化,向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前进。这样做,少儿舞蹈才会生动并具有生命力。”周旭光说。
以红色文化铸魂
培养爱党爱国情怀
过于生硬、同质化编舞,曾是不少红色题材少儿舞蹈作品的弊病。展演中,一些作品以独特视角、创新编排实现了在此题材上的突破。
▲舞蹈《冲啊》剧照主办方供图
或单车飞行,或跃进冲刺,眼神坚定,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舞蹈《冲啊》立足儿童视角,展现了一群小军娃在模拟训练营中大展身手的火热场景,看得人热血沸腾。
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南方舞蹈学校校长陈军表示,要多创作、编排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的少儿舞蹈作品。
中国舞协中国古典舞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舞协主席韩瑾表示,要将文化传承有效落实于少儿舞蹈创作,应重视强化身体认同感,明确身份认同感,追求文化认同感。“明确少儿舞蹈中的身份认同感,在于引领少儿确立民族意识、强化民族精神,孩子们会在舞蹈中感悟道德规范、历史责任、文明习俗等,这些都是身份认同感的彰显。”韩瑾说,通过舞蹈,孩子们正用小小的身体、纯真稚嫩的情感触摸中华文化,这就是少儿舞蹈的意义。
▲舞蹈《我要当冠军》剧照赵廷玺摄
“少儿舞蹈作品好不好,并不是单靠大人、评委来评价,而是孩子们自己爱看、爱跳。”浙江省舞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岚表示,如此,孩子们跳着、看着就会有所感悟,慢慢就能体会大人给他们讲的道理了。希望年轻的编创队伍快速成长起来,在舞蹈中教孩子怎么做人,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以先进文化筑基
树立新时代儿童新形象
本届展演舞台上出现了许多围绕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现实、传递人文关怀的作品,让新时代少年儿童“有自己的话要讲”。较之以往,这类主题是少儿舞蹈创作较少触碰的,因为讲不好便成为“小孩穿大人衣、讲大人话”。
▲舞蹈《山那边》剧照赵廷玺摄
▲舞蹈《一起到山顶》剧照主办方供图
广受好评的舞蹈《山那边》《一起到山顶》,是中国舞协“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委约作品,均根植于山区孩子的真实生活,是编导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后有感而作,“泥土气”十足。《山那边》讲述了大山里的孩子尽管条件艰苦、无父母陪伴身边,却依旧乐观阳光、怀揣爱和梦想,深切表达了孩子们对多年来坚持不懈前来支教老师的感激之情和浓厚情谊。《一起到山顶》讲述了江西新农村的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高峰实现理想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少年不畏艰难、勇敢向上的新形象,传递出他们拼搏奋进、团结友爱的精神力量。
“少儿舞蹈创作要以孩子为中心。”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翀表示,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和艺术素养。开展有针对性的少儿舞蹈创作活动,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杨敏表示,编导老师要观察、研究孩子的内心世界,在选择素材与创作动作时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感与童真童趣的优秀舞蹈作品,并通过舞蹈培养、构建少年儿童的价值观。
“编导是成人思维,要创作为少年观众服务的舞蹈,首先要做到共情,就是通过我们的感受去理解和分享少儿的情绪和体验。”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一级编导帅晓军表示,这种共情能力为少儿舞蹈作品的“成人化问题”提供了破解之法。
年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有志向有梦想,少儿舞蹈又上新台阶》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