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介绍 >> 感受舞蹈表演的层次从胡玉婷月满春江
走入舞台表演的世界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从我参与艺术实践、与编导进行磨合,逐渐参悟舞蹈表演的层次经历出发,促使自己将自身的学习经历与表演体验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从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艺术表演实践。
一、入境—从捕捉态势与节奏入手
1态势的捕捉
在进行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中,演员需要配合编导对剧目特定的人物态势进行捕捉,需要以自身的气质特征与对艺术创作主旨的理解契合编导的启发,并以肢体表演的方式将朦胧的意象外现出来。在《月满春江》这个剧目中,寻找形象便是从捕捉态势入手的,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应根据音乐的意境与编导的要求对表现艺术形象的态势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想象力对其进行有创造性的再现。
在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步骤:首先,应寻找以“弧线”形态为主的基本形态。通过髋、腰、胸、颈、头、错落转换的“旁提”之态,体现“月下孤影”之少女的形象。其次,演员应通过内心对情境的理解,研究形态延展的规律,运用气息、重心、动势的变化,使“旁提”之态进一步流动与生发。
因此,捕捉态势,不仅要有静态之相,还应该有动态之势;不仅要承载实的样式,还应体现虚的空灵。静,要像月亮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外表是静止的,但内心的语言是无限的。动,要像江水一样,有缓有急、有起伏、高低的变化。实,就是形象的真实、贴切;虚,就是舞蹈表现抽象化,力量的把握留三分,留出空间来产生想象,就如同绘画中讲究的留白。
在这一层次的实践中,演员往往要在编导的引导和要求下,不断揣摩,不断调整;在演员和编导的共同配合、磨合、碰撞中产生精髓。最终,呈现出符合“此时、此地、此人、此情”的艺术形象。
2舞段节奏的处理
当对人物的态势进行把握,并基本确定舞蹈的段落后,便应该对舞段的节奏处理进行深入的梳理。
我认为,舞段中节奏的处理即是时空的处理。舞段推进的层次也是通过肢体对动作节奏、空间的处理和变化而产生的层次。时间在舞蹈中指的是节奏、速度、力度,同时也是心里节奏和肢体节奏的融合,是心里对轻重、缓急、快慢、动静的理解通过肢体的控制呈现出来,使动作中节奏的处理更清晰、有对比、有过度、有铺垫。
空间包含了外空间和内空间的概念,外空间是舞台调度的层次、方位;内空间是身体和心里对舞台空间的占有。舞者在表演时需要达到内外空间的融合,给予舞蹈远、近、虚、实的空间处理,设定人与月、人与水、月与水这三种空间的关系,推进舞段的节奏层次。
表演《月满春江》这个剧目,以音乐作为舞蹈意境的情境引导,以舞者内心的时空感为核心,强调舞者自身对节奏的把握与处理,以此作为区分舞段层次、产生起伏的重要因素。换言之,舞者内心的节奏与情感的融合才是舞蹈真正的灵魂,这也是我从《月满春江》这个剧目的表演所感悟到的。
二、深化—感悟于生活,升华于意象
1感悟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需要走进生活、需要真实的体验生活。真实的体验是传达形象的手段。对与真实的体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个观点:“不要去考虑情感的本身,只要去注意那些可以培养出情感的东西,那些可以激起体验的条件。那些东西就等于需要浇水和施肥的土壤,情感会在这土壤上生长起来。这时,天性本身就能够创造出新的、和以前所体验过的相类似的情感。”
在揣摩《月满春江》表演情绪的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因生活内容的单一而忘却了一些生活情景的体验,在编导的引导下,我通过如划船、玩水、赏月等真实的生活体验来感受自然界给我带来的表演启发。
带着对剧目形象的想象,我将自己的心态调整至宁静而空旷的境界中,使自身的想象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真实的环境中捕捉环境所带给我感知上最为细致的启发。例如,荡舟于湖中,感受着身边的环境,仰望悬挂在天空的月亮,身边的环境在这一刻变得异常的宁静。船在随风飘起的涟漪中荡漾,月亮倒影在水中,随着涟漪开始了舞蹈。我把手伸到水里随意的摆动激起绚丽的水花,打破了湖面的安静。水珠顺着手的路线错落有致、零乱有序的落到水中,形成五彩缤纷的小水花,感悟着水在空中的那一瞬间。把水洒向天空,水花零零散散落到脸上、身上、手臂上,回味水在身体间的流动。静静的等待湖水恢复平静,轻轻的捧起一捧水,感受着水从指缝间渗出慢慢流走、感受着水流到指尖滴到湖中融入湖水、感受着水从指尖的最末梢逆流进身体。细细的回味着每一个过程。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充分地调动了我的感知,带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了我表演的灵感,放大与延长了对生活中“真情、真境”的细节把握,使动作表达的更真实、更自然、更纯粹。使表演中有了与月亮和水的“交流”,为表演积累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此外,生活情景的体验使我的内心拥有了丰富的“潜台词”,如果说舞蹈中动作是表演的“骨骼”,那么内心的语言就是表演的“血肉”。内心的语言是演员表演的动力,是把握舞蹈内涵和形象塑造的灵魂。有了内心的语言表演便有了内涵、有了灵魂、有了生命。
因此,我认为在表演中我们应当以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为基础,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艺术的加工、提炼、选择,并融入真实的情感。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那样:“舞台真实应当是没有经过粉饰的真正的真实,但必须清除掉多余的生活细节。它应当是实际的真实,但却是可用创造的虚拟诗意化的真实。”因此,舞台表演的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应高于生活。
2升华于意象
当感悟大自然、体验生活后使我的表演充满了真情实意,并赋予了表演鲜活的生命力,但要增加表演的厚重感则需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作为铺垫。通过了解古人及诗词中对水、月、春意象的运用和理解,帮助我找到剧目中的文化立足点。提高自身对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人文品格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表演的境界。1、月的意象
剧目《月满春江》的创意,紧扣着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意象。“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古代文人常用一些典型的事物来表达固定的内涵。例如,月有阴晴圆缺的循环变化,则暗喻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因此月亮便成为人类相思、传情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诗人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而月亮本身的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因此,在月下引发了许多文人的空灵情怀。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诗人陶渊明《闲情赋》、李白的《月下独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
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一种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象征着一种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月亮安宁、静谧的情韵给《月满春江》营造了静与美的意境。新月如眉的宁静美和烟月迷蒙的朦胧美带给了《月满春江》美的内涵。
2、水的意象
在《月满春江》中,水的意象与情相容,不仅包含着浓郁的审美意蕴,也成为动势流动、空间调度与情感延展的意象所在。古人以水的清澈、澄明比喻女子明亮的眼睛,形容女性的柔情、清纯;以水流的洄漩湍急象征人生的跌宕起伏、迂回宛转、一波三折;以水的延绵不断形容青春年华易逝、容颜易老。因此,许多抒写情感和人生的诗词,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情。春天的水涣涣汤汤,带来无限春意和生气;冬天的水冰冻三尺,寒意袭人。不同季节的水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让人们联想到人生的千滋百味。例如,冰心写的《春水》,以春的娓娓到来湖水的慢慢融化,含蓄的表述了她那一代青年知识份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讲述着心中的感受。在《月满春江》里,水使动势流动、层次、空间的调度赋予了洄漩湍急、跌宕起伏、迂回婉转的意象。
3、春的意象
在《月满春江》中,编导以“春的萌动”之意象,构建了整个舞段的心里节奏与动作节奏。“春”是“咋暖还寒”的时节,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欲生、生命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花儿在春天里悄悄绽放带来淡淡的清香;江水泛起小小的浪花带来淡淡的喜悦;月光在万物的萌动中折射出绚丽的光芒,星星般闪动的色彩惊喜着我们的目光。无论是破土而出还是含苞待放;无论是慢慢舒展还是缓缓流淌;无论是悄无声息还是莺莺絮语。万物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它们的活力。然而,春的变化让人怦然心动,春的气息里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因此,春天这个季节历来成为诗人的钟爱。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杜甫的《春望》、唐彦谦的《春草》等等。都借春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怀,以春天万物的生长预示时间的转眼即逝。表达了对春色的喜爱、对“国破”的感伤、对亲人的牵挂和相思之情。在《月满春江》中,春的来临使表演中内心情感和节奏在悄然即逝、淡淡喜悦、怦然心动中呈现万物静静复苏、花儿悄悄绽放、江水轻轻一涌的表演意象。
因此,《月满春江》在传统的审美意象中。月,带来整体安宁、静谧的意境和宁静美、朦胧美的审美内涵。水,带来层次和空间的跌宕起伏、迂回宛转的意象。春,赋予了内心情感和节奏的表达意象。将月、水、春的意象完全的融为一体。传达出天时地利人和的人间真善美。
三、迸发——舞者表演的综合体现
在经历了对态势的捕捉、节奏的处理、情感的体验、知识的积累过程后,进入了舞蹈表演的第三个层级,即综合体现的层次。
被戏曲艺术界誉为“梨园天后”的国家一级演员曾静萍老师曾这么说:“演员这个行业极其有趣,当你全心置于某个规定的情景或情绪中,想象思维的空间豁然开朗,艺术的敏感扑面而来即刻弥漫,情感贯穿每个瞬间,在空中遨游,心灵的痛彻与胸中的情怀得以尽情的抒发。那是一种极品的境界,是一种释怀的享受,也是一种情操的陶冶。”
曾老师所描述的表演的“极品境界”,正是每一名演员苦苦追寻、日夜思索的境界。当我调整好状态,全心走入《月满春江》的世界开始起舞的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无论是编导“望得满月”的期待,无论是我“月影徘徊”的体验,无论是古代文人“月下思怀”的嗟叹,皆在这一刻化作舞的灵魂,在舞者至情表演的综合体现中得以迸发。
舞台艺术形象的魅力与深度,根本上源自演员对艺术创意、对生活、对人生、对文化最深刻的理解与生动的体现。演员在舞蹈表演的当下,走上舞台的那一刻,便是要让自己安静地走入舞蹈作品既定的场景中,满怀充盈的表演力,将使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以及所有的积累,化作舞台上抒情散怀的完美呈现,达到“物我两忘”的表演境界。
结论
舞者的表演层次与演员综合素质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舞者,应该很好地总结与把握表演经验,以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艺术实践。首先,应从捕捉态势与节奏入手,生动而鲜明地把握艺术形象的原始创意;其次,应注重源于生活与传统审美意象的启示,以丰富自己的感知与学识作为表演坚实的基础;最后应该立足于舞台表演的综合体现,使自己能够在作品创意、传统审美与当下情怀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产生情感与文化的共鸣,达到“物我两忘”的表演境界,从而进一步达成对艺术表演更高层次的把控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