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形状 >> 400万年的旅程世界上还存在更多的东西,
《圣经》开篇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神创造了光,空气,水,日月,天地,植物,动物,以及人。即神创造了宇宙万物所有的一切。
古时候的人类无法解释他们本身和所看到的一切现象,因此创造了“神”,以至于神学思想统治了漫长世纪。随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思考和不断探究,我们逐渐解密了人类的起源和世间万物的发展进程。我们了解到“神”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人类能解密未知呢?这一切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这恰恰也是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一点。好奇心促使人类产生对人类自身和世界的怀疑,从而去思考问题,想办法,寻找答案,这样一步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终,人类在数千万种物种中胜出,成为地球的主宰者。然而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开放性思维和不断挑战的精神。
《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讲诉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思维的进程以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探索世界做出的贡献,还提出了我们未来会面对的科学挑战。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群星闪耀的科技发展史,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思想进化大片。
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在这段万年的旅程中,也就是一眨眼的瞬间我们就进入了现在这个时代。世界上还存在更多的东西,它们比我们在哲学里梦想的还要多。
思维能力是人类致胜的法宝
万年前,地球上栖息着许多动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们将面临一次地球大灾难。
在这些动物中,有很多都是现在已经灭绝了的,包括恐龙和我们的祖先从类人猿以及类似老鼠的生物——中古兽。
那次灾难源于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这是一次毁灭性的灾难,黑暗和高温杀死了约75%的植物和动物,幸运的是我们的祖先活了下来。
在随后的数十万年,新的物种不断出现,不断消失。中古兽大家族一支进化成了现代猩猩和猴子的祖先,然后又进一步进化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紧接着又进一部分进化,最终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自己人类的样子。
早前我们得知了人类祖先有大猩猩,现在再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我们脑海里出现老鼠的样子,它竟然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会不会很惊讶?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人类进化史就是这么酷。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最早出现的类似人类的生物叫做南方古猿,他们还不能完全行走,大部分生活在树上,靠吃野果和植物的根茎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猿人进化成了能人,能够完全站立。他们从树上搬到了地面上生活,开始寻找新的食物材料,和动物们抢夺食物。能人和我们今天的人类十分相似,从大脑上可以划归为人了。
能人的进一步进化就是直立人了。直立人是第一种拥有想象力和计划能力,并能制造生活工具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发明了火,开始加热食物。
在直立人末期,直立人又进化出了新的物种----智人。早期的或者“古老”的智人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但现代人类却属于智人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你,我,他都是智人的后裔。
那时候恐龙是这个地球上最大的霸主,它的数量也是繁多的。但是没有想到,经过一次次地球灾难,恐龙,这个庞然大物彻底从地球上上消失了,走上了灭绝之路。
如此强悍的恐龙都没能抵御住灾难,最终走向了灭亡。你可能不知道,人类也曾经处于灭绝的边缘。
根据科学家分析,大约在14万年前左右,一场灾难导致了大批现代人属物种死亡,最后人类亚种数量锐减到只有数百人。放在现在来说,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属于“濒危动物”,可能就像今天的大熊猫一样稀有了。
多亏人类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大脑,人类独一无二的思维力,让我们在那场灾难中存活了下来,并最终成为了地球上的主宰者。
假如当时人类没有存活下来或者人类的思维和其他物种一样,那么主宰地球的可能就是其他物种。世界完全变了养,说不定现在动物园里关着的就有我们人类,也没有了我们这些后代们。
科学是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都是教会最痛恨的人,他们一度被认为是会施展妖术的人。只要是违背教会支持的科学理论就是公然和国家作对。然而我们的科学家们抱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科学的真相公布于众。
今天我们都知道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在当时教会信奉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真正提出现代意义“日心说”的是哥白尼,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学说做研究,小心翼翼地和教皇解释自己的观点不是异端邪说,直到临死前才看到自己的学说变成印刷品。
然而他的“日心说”理论即使出书了,依然没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学说被普遍接受源于伽利略的大力传播。
比哥白尼晚出生近一个世纪的伽利略不仅大力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还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为这个观点找到了让人惊讶却又不得不服从的证据。伽利略发现球下落的速度和球的重量无关,这在当时绝对是反常识,此前人们信奉的是越重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伽利略带领人们走出了误区。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后,牛顿几乎成了新的上帝。学者们试着把所有学科“牛顿化”,化学家们甚至相信把化学物连在一起的那个力也是牛顿的引力。后来的科学家们在不断实验中发现牛顿定律并不能适用生活每个方面,爱因斯旦的相对论,在牛顿定律够不着、日常生活根本达不到的方面进行了改写,完善了牛顿定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发展的,相反这几门学科相互依赖,共求发展。科学家们的研究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历史上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都建立在前辈或者同时期的科学家研究成果上。
物理学的诞生依靠的是新数学的发明,牛顿是个物理学家,但他发明的微积分被广泛用于数学研究。列文虎克确立了生物学领域的科学传统,促使了达尔文对生物学的探究,提出了“物竞天择,优胜略汰”的生物法则。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给了玻尔化学研究方向,最终由玻尔解释了门捷列夫神秘的周期表如何有效。薛定谔的量子理论和与他同时期的海森堡的研究成果大径相同。
科学的尽头永无止境,没有永远不变的答案,不要迷信权威。
正是一代代科学家们前仆后继,才使科学从宗教质疑和古希腊传统里面走出来,被越来越多运用到人类生活中。
和谐共处是最好的出路
年.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高手柯洁大战机器人“阿尔法狗”,最终柯洁以0:3惨败“阿尔法狗“。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公众的热议,人工智能也成为公众话题。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未来的科学发展又是什么样子?
人类在研究科学时,一方面是对未知的好奇,另一方面要把科学技术应用到人民生活中。科学是人类思维创造的产物,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祸害人类。
科学是把双刃剑,一旦人类对它动歪脑筋,造成的后果远不是人类所能承受的。
近几年,有不少电影描绘了未来人类和机器人相处的世界,有的还想象出机器人为了推翻人类统治而掀起的战争。
电影《西部世界》中,描述了机器人觉醒之后开始反抗人类的故事。这让一些人感到恐慌和担忧:高科技的发展下,未来会不会有这样一天?
有一些科学家给出了解释:科技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机器人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可以打败世界围棋高手,然而他没有人类的好奇心,不会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机器人是取代不了人类的。
机器人的大脑即使有超强的运算能力和深度的学习能力,也是科学家提前编写好的程序。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很多的工作,却替代不了人类的思想。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怀疑,只有也仅有人类才拥有的思维能力。
从古至今,人类的思维决定了人类是世界上唯一的领导者,未来也一样。
21世纪的科学发展超过几十个世纪的速度,人类对世界的探究也会越来越深。但无论人类取得了怎么样的科研成果,对这个宇宙来说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类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疑团。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的后代学习我们这个朝代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时,也会找到许多纰漏。
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无法准备预测出来。但是我们在发展科学艺术的同时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科学的合理利用。
我们现在了解了宇宙如何运行,更应该明白怎样去适应它。我们享受科学带给我们的好处,也要注意不要利用科学毁坏这个世界。
人类要想取得更多的科学成就,首先就要学会和世界和谐相处。正如布夫勒所说;“道德是科学的指路明灯。”
《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对世界探索的本质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浩瀚的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对未知的追求让科学的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未来人类还会在科学上攀登更伟大的高度。但是无论何时,只有带着敬畏之心对待科学,科学才会赋予人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