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

小孩子是如何边看边学的

发布时间:2022/5/4 9:55:22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前文章讲到人类漫长的童年跟智力发展有很大关系。那么孩子是怎么学的,跟成人有什么不同吗?这里将分几篇文章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先看看孩子通过观察而来学习。

模仿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会观察达人,然后进行模仿。当你对着初生婴儿吐舌头时,他们也会对着你吐舌头;当你张开嘴时,宝宝也会张开嘴。他们似乎天生就会模仿,这种模仿看起来十分简单,然而研究表明这种模仿其实是一件极其复杂和微妙的事。

你可能听说过“镜像神经元”这一个概念。动物在执行某个行为以及观察其他个体执行同一行为时都发放冲动的神经元。因而可以说这一神经元“镜像”了其他个体的行为,就如同自己在进行这一行为一样。但是模仿的生物学基础不只是镜像神经元那么简单。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很多。哪怕是看到一个物体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是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之间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当婴幼儿模仿他人时,他们所做的远不只是简单的重复。模仿有助于孩子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使用工具是智力进化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因果知识。你需要了解做一件事会如何导致另外一件事的发生。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掌握的知识之一。而模仿就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因果知识的形式。

有两种方法可以学习因果知识:一种是通过反复试错,另一种是观察其他人或事件。反复试错是所有动物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即使是最简单的生物,例如苍蝇、鼻涕虫和蜗牛,也会重复一些可以带来奖励的行为。试错的方式可以测试你的行为是如何导致事件发生的,并学习如何让新的事件发生。更复杂的动物,比如黑猩猩或乌鸦,有时通过简单观察他人的行为就可以学习,不必亲自行动。但是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会更多地依赖这种间接观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孩子向父母学习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

孩子的模仿能力高级又高效

孩子模仿的是行动的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他们假定实验者是在努力提高效率,因此,他们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接近目标和意图。当然,他们也会将统计的数据和概率考虑在内。

园丁实验室

我们向这些孩子展示了如图下图所示的设置。孩子们在桌子上看到一辆玩具车,车的两端各有一个盒子,中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闪光玩具。当实验者将玩具车沿着桌子移动并撞到一个盒子时,玩具就会亮起来;当按照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触碰到另一个盒子时,则什么也没发生。实验者将这两种情况分别重复了几次。这些24个月大的孩子最后模仿了那个有效的行为而不是无效的行为,他们很快就将汽车撞向了正确的盒子。更重要的是,甚至在玩具亮起来之前,他们就会朝它看去,好像在期望它亮起来。这一行为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所期望的,类似镜像神经元的那种自动反应。

简单机器实验

简单机器实验

幼儿并不只是模仿任何发生了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这种模仿行为也超越了试错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实际上并不需要亲自尝试两种方式,他们从实验者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中很快就学到了知识。

最有趣的部分来了,我们又向幼儿展示了类似的情景:车子移动和玩具闪光,但这次小汽车自行从一边移动到了另外一边,然后玩具会跟着闪光或不闪光。尽管移动的汽车和闪光玩具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在这个实验中,24个月大的孩子却完全没有去推这辆小汽车。即使我们要求他们让玩具亮起来,他们也只是坐在那里。当汽车移动时,他们甚至没有看向玩具,就好像他们真的没有学习到汽车会让玩具闪光一样。

孩子们会假设,因果关系都是因为一些人所做的事情而导致的结果。观察他人,并从他们的行为结果中找出因果关系,是这些孩子学习如何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当完全相同的事情发生时,如果没有实验者的具体行动,孩子就不太可能从中学到东西。

园丁实验室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实验。17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有人用毛毯裹着双臂,因而无法使用双手,然后看到这个人用头撞盒子来让它亮起来。另外一种情况是,让孩子看到有人可以使用他们的双手,但仍然用头撞盒子。

如果这个人的手被裹在毛毯里,那么孩子就会伸出手,用自己的双手点亮盒子,而不是用头。与其他实验一样,这些孩子似乎可以读懂这个人行动的目的。他们在想:“这个人应该是因为不能使用双手,才不得不用头,但是我的手是自由的,用手点亮盒子也许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人的手是自由的,孩子就会准确地模仿他的动作,也会用头去撞盒子。这时他们似乎在想:“如果这个人本来能够使用自己的双手却使用了头,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

园丁实验室

在我的实验室里,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向4岁的孩子展示了一些复杂的动作序列。实验者拿着玩具做了3个动作:她可能会摇动它或挤压它,或者拉开玩具一侧的拉环。之后,玩具要么会播放音乐,要么没有播放音乐。实验者这样做了5次,每次都使用了不同的动作序列并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实验者总是只做3个动作,但有时看起来这3个动作好像都是必要的,有时看起来又好像你只需一两个动作就可以得到效果。例如,如果实验者在最后拉环,玩具可能总会播放音乐,但如果没有,则无论做其他什么动作都没有用。这表明你真正需要做的其实就是拉环。

如果孩子关心的是效率,那他们就会像在包裹在毯子里的人还有很难打开的抽屉的实验中所做的那样,更愿意只重复那些必要的动作,例如拉环。而他们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

这个实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折点。我们明确地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动作组合,按照组合顺序做动作就可以让玩具播放音乐。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似乎无意识地就计算出了相同的概率。如果这样做能更有效地带来想要的结果,他们会更频繁地使用这个动作组合。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不仅仅是直接复制他们所看到的照顾者所做的事情。相反,他们会尝试理解这个人真正的意图,即尝试弄清楚这个人想要完成什么。

孩子模仿的是行动的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他们假定实验者是在努力提高效率,因此,他们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接近目标和意图。当然,他们也会将统计的数据和概率考虑在内。

所有这些都依次让我们了解到,模仿是一种特别强大而有用的方式,用来学习工具是如何工作的,从搅拌机到扫帚,到奇怪的碰撞机,再到iPhone手机,观察他人可以让孩子理解并掌握哪些动作是最重要的。

孩子拥有超越成人的创造力

有一个称为“因果感知探测器”的机器,上面可以放置任意的A、B、C、D、E、F当你在机器上放置特定的积木组合时,它就会亮起来并播放音乐。我们向4岁和5岁的孩子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展示了这种工作模式。首先,我们向他们展示了积木块A和C同时起作用的模式:一个积木块A单独放上去不会起作用,一个积木块C单独放上去也不会起作用,但是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时机器就会亮起来。然后向他们展示了模糊的积木D和F的工作模式:比如连续三次在机器上放置积木块D,结果什么都没发生,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积木块E上。但当我把一个积木块F放在积木块D的旁边时,机器亮了,连续两次都是如此。

孩子们明白了。他们发现机器可能在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工作,他们称这两个积木块为因果积木块,并且知道应该将两个积木块放在一起。但是,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呢?即使我们向他们展示了机器可能在以不寻常的方式工作,他们依然认为机器应该遵循那种常见且显而易见单个积木块的规则运行。

这可能反映了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更普遍的差异。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

孩子和成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关于“探索式”与“运用式”学习方法的对比。在“运用式”学习中,我们尝试快速找到最有可能当下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在“探索式”学习中,即使不能马上找到答案,我们也会尝试很多的可能性,甚至包括不太可能奏效的那些。如果我们想要在复杂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两种学习方式都需要。

童年似乎旨在开发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成年人更坚信那些经过考验、证明是可靠的方法,而4岁的孩子一直奢华地享受着寻找和探索这个奇妙世界的能力。

过度模仿,抓住“权威”的每一个细节

前面说了孩子的模仿会关心目的和效率,一些研究似乎又与这种印象相矛盾。幼儿模仿行为的魅力来自他们不仅模仿其他人所做的有用部分,还模仿所有的装饰和花边行为,即那些华而不实的行为。

园丁实验室

在一项经典的研究中,实验者分别向孩子和黑猩猩展示了一个拼图盒,里面有一些食物和一根可以用来拿到食物的棍子,你可以用棍子推开挡在食物前面的门板,很显然这与获取食物相关。但是其他方式,比如将棍子放进盒子顶部的一个孔洞里,似乎就没那么相关。

孩子和黑猩猩看到实验者执行了相关的动作,即推开门板,但也看到实验者执行了很多并不相关的动作,例如将棍子放进孔洞中,实际上,获取食物并不需要这个动作。孩子模仿了实验者所做的一切,而不只是选择那些相关的动作进行模仿。黑猩猩的行为却不同,它们在某些方面比孩子更聪明,它们只重复了可以带来正确结果的动作。

这是否表明孩子真的只是在盲目地重复他人的动作呢?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过度模仿可能是体现孩子有多成熟的标志。有时,模仿别人行为里所有不必要的细节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说,如果你正在观察的是一位试图精确演示如何做某事的专家,那么过度模仿就是有道理的。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的实验室重新做了我之前描述的那个对玩具进行三次不同操作的实验。不过这一次,我们将实验者是否是专家这部分做了改变。在之前的实验中,实验者表现得像是完全没有头绪,感觉并不知道玩具是如何工作的。她会说:“这个玩具是怎么工作的?我不知道,这很奇怪,让我们试试这个。”而在新的实验中,她会说:“我知道这个玩具是如何工作的,让我来告诉你。”

当实验者说她不知道玩具是如何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就能高效、聪明且很有创造性地去行动,他们只模仿那些必要的动作;但当实验者表示自己是专家时,孩子们则忠实地模仿了她行为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否有必要。

孩子对老师(明确说明了教学意图的指导者)的意图非常敏感这一事实使他们变得有些愚蠢,或者至少要比本来应有的样子愚蠢一些。换句话说,孩子关于教学的理解,以及想弄清楚老师想要什么时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实际学习中变得更糟。

仪式模仿,找到文化归属感

过度模仿在另一种情境下也是有意义的。人类会参与仪式,从周日早晨的足球赛到下午茶会再到午夜弥撒。仪式是一种自身毫无意义却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行为。通过严格的规定和执行极其具体的操作,你可以识别出你是谁,以及你属于哪个群体。

仪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没有普遍的因果关系。它们之所以有效,恰恰是因为它们脱离了普通的效率原则,这种原则在我到目前为止谈到的实验中解释了孩子的模仿行为

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传递仪式似乎与传递技术一样重要。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对仪式很敏感。事实上,孩子会通过一个行为是否缺乏因果结果来辨别这个行为是否是一种仪式。在一项实验中,孩子们看到一个成年人展示了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这些动作有一个最终的结果,比如在空中挥动笔,旋转它,然后将它放在一个盒子里。孩子们则相当直接地把笔放在了盒子里。但是当这个动作似乎毫无目的时,例如,当实验者把笔从桌子上拿下来,旋转之后精心地把它放回原先的地方时,孩子们就更有可能坚持复制每一个动作细节。当孩子以这种方式模仿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不仅会说“我看到它是如何运作的”或“我看到你知道这一点”,而且会说“我知道你就是那种人”。

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除了了解他人行为中更实际、有用的方面之外,他们还能认识到他人所做的更具象征意义和仪式意义的方面。孩子的模仿远非简单的重复,实际上是微妙、复杂且经过良好设计的,有利于文化学习。非常年幼的孩子也会向他人寻求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信息。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