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用水下舞蹈展示南宋名画水图之美导演解

发布时间:2024/8/30 15:59:14   
治白癫疯办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21/5713577.html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南宋时,由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山水画作品《水图》,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绘,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和情趣,尽展水态之妙。数百年后,这幅经典的古画以国风水舞的形式,呈现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中。近日,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与诗词、音乐、歌曲、舞蹈等跨界组合的《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在首期播出的节目中,以马远水图卷作为内容载体的水下舞蹈《水图》,由演员任敏、王西以及青年舞者陈添共同演绎。水波流动中,只见表演者们以舞为笔,演绎出马远笔下云遮雾锁、涛声如潮的江河画卷。“《水图》是中国绘画史中一卷罕见的专门以水为主题的作品,全画分为12段。本次的节目选取其8个部分,运用水下巨型卷轴概念,3名舞者演员在画卷上舞蹈体现不同水图的力量感,并将每段描写水的姿态拟人化呈现。”导演郭吉勇还揭秘了拍摄背后所克服的种种困难。《水图》剧照长15米宽8米的巨型水下画卷将“水之美”化无形为有形“洞庭风细”“长江万顷”“黄河逆流”……在马远所绘就的山水画中,尽展了12种江河形态。郭吉勇的水下舞蹈作品选取了画作中的8个部分,用画卷与丝带编织出一个灵动的水中世界,带观众沉浸式体验马远画作的“水之美”。“此次节目,我们选用了深5米的水池,更特别定制了长15米、宽8米的巨型水下画卷置景。同时,通过整体色调冷暖对比,使用蓝色纱幔模拟水纹形态,3名水下舞者演员身着蓝色裙裳化身水之魂魄,分别以合舞及独舞形式展现水魂力量。”郭吉勇说,结合8张不同画幅的水下装置形态,舞者们舞姿翩翩,将水流的美感化无形为有形。《水图》剧照节目开篇,第一张画幅的“洞庭风细”,代表“水魂”的3名舞者一起在画卷中轻柔起舞,该部分多用上肢手臂动作优雅呈现水波浪如鳞,不激不怒的形态仿佛微风习习。到了“秋水回波”中,则由任敏、王西合舞演绎,为体现秋意下,微风湖面水中渔网般的波纹形态,蓝色沙曼交错水下舞者蹁跹起舞展现湖面微风驶过……“在‘云舒浪卷’的部分,我运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想要将3位舞者所饰演的水魂之水中的刚、柔、舒、急之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晓日烘山’采用了3位舞者演员拦腰成团簇拥一起形成红日圆状,再似朝晖下的湖面浮光跃金般各自散开游去。”郭吉勇说,到了“云生沧海”,作为此次节目最后篇章,3位水下舞者一起合舞,形成浪峰向前后浪紧推之势。演员每天下水8小时以上身绑10多斤的铅块起舞《水图》剧照舞蹈演员们在薄纱中间穿梭,如同在巨浪之间翻滚,将古画《水图》之妙穿越时空呈现给观众。郭吉勇说,其中经历了困难重重的过程。据拍摄团队人员介绍,在节目筹备阶段,原定为5位舞蹈演员共同下水演绎,但因两位老师无法参与,只能重新排舞。以往的水舞作品更多是单人舞或双人舞形式,3人起舞意味着配合度以及默契要求度更高。《水图》剧照“任敏、王西和陈添都是第一次接触水下舞蹈训练,但仅用3天便达到了下水合舞的默契度。”拍摄时间只有3天,演员们每天下水至少8小时。为完美呈现古画“晓阳落日”之景,在最难的画面“晓日烘山”,每次拍摄舞蹈演员下水均需憋气至少3分钟,还要紧紧拦腰成团相扣不能散开。同时,演员们需身绑重达10多斤的铅块保持一致的水平高度,一个动作拍摄几十次,才有了惊艳的画面。从一夜爆红的《洛神水赋》,再到展示古画之美的《水图》,可以看到,在近年的创作过程中,郭吉勇拍摄了许多作品,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元素。在当下,如何通过文艺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逐渐成为热议话题。此次国风意象水舞节目《水图》,展示了古代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深蕴,将古与今的审美相结合,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正如郭吉勇在社交平台写下的话语:“我们让南宋名画《水图》在水下‘活’过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4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