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张雪,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绚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的主要以姥、红、黑和白等色绘饰的陶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我们知道,日用器物制作的一般法则,首先考虑的是实用,然后才是美观。大坛的出土陶器说明,新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的陶器取得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效果。例如碗、盆、钵一类器皿,造型一般比较宽矮,重心低,稳当,使用方便。而储藏粮食或盛水的壶、罐之类器物,器形硕大,厚实耐用。彩陶上所绘图案,一般都绘在器物的口沿和上腹部,例如彩陶盆,盆底不绘纹饰,而是绘在弧壁的上部,恰好是人们坐、蹲时视线最集中的部位,这样,美化器物的效果就能充分显示出来。彩陶器物上的纹饰极为丰富,多数是形式多变的几何形纹,其次是动物和植物纹。彩陶纹饰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艺术形象,艺术来源于生活。原始社会的先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无数次地观察到自然界的植物、飞禽、走兽、游鱼、水、火、太阳、月亮、星星、高耸的大山、变幻莫测的流云等等,获得了艺术创造的源泉。并大胆发挥了想象力,把自然事物提炼为艺术形象,描绘出许多形象美观,变化丰富,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花纹。因此,彩陶纹饰的内容,交织着当时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事物的意念。彩陶的几何形纹样主要有: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樟纹、漩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等。它们体现了均齐、平衡、韵律、节奏、变化、统一等特点,运用对比、虚实、添加、组合等手法,由不同的点线以粗细、长短、横竖、曲折和交叉等形式,有规律构成,从而体现其质感、量感、意境、感情等,变化无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的构成,源于生活,源于劳动,是原始人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对客观形象的再现、提炼和创造,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陕。从考古出土材料来看,新石器时代几何形纹样的广泛应用,受编织的影响较大。原始社会的先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学会了纺织、搓绳、编织扩世世代代千万次地接触它、观察它,亲手制造它,因此很自然地会在艺术的创作中再现它,形成规整的几何纹样。例如常见的纹饰,有所谓篮纹就是手编篮子的印痕,绳纹就是手编绳子的印痕,垂嶂纹则是张挂着的鱼网再现。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m形壶,在器身作成船形的陶壶上,用黑彩绘上网状图案,这不正是乘着船去捕鱼的生活再现吗?再如许多不同形象的水波纹、漩涡纹,则是新石器时代先民居住在河流附近的台地上,天天与江何打交道,滚滚的奔流,湍急旋转的水波,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才创作出了如此动感强烈、变化丰富的纹饰。太阳的圆、火的光芒、水的波动和山的起伏,这些原始人日复一日接触的自然景象,都是池们创作几何形纹样的源泉。动物纹样,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鱼纹、鸟纹、兽纹、蛙纹等。原始人的生活与鱼类关系很密切,所以彩陶上经常出现鱼类纹饰。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鱼纹纹饰尤为丰富,例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在人脸的耳部和嘴左右两侧,各画了一条相向的小鱼纹,盆内画两条大鱼纹,鱼和人面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半坡遗址曾出土许多捕鱼工具,可见捕鱼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鸟类则描绘得栩栩如生,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凌空翱翔,有的昂首张望,有的专心觅食,形态各异,活泼生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一件小口细颈彩陶壶,画有一只啄鱼的鸟纹,十分传神。甘肃省榆中出土的一件彩陶雄上的飞鸟纹,好似在迎风飞翔,形象非常生动。兽纹在河姆渡、仰韶、马家窑文化等的遗址中都有发现,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半坡彩陶上的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鱼、鸟、鹿等动物的生动形象,都充分反陕出当时的渔猎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纹样,较少见,最值得一谈的是陶器上的舞蹈纹饰。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出土了一件极为精美的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钵,此钵口径29厘米,高14厘米,口沿的内壁上画三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组,手携着手。三组跳舞的人动作整齐,姿态优美,给人以有节奏的动感,真实而又艺术地反陕了古代先民劳作之余,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制陶者对生活的感受。这件彩陶盆,为研究我国原始装饰艺术和舞蹈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史料。植物纹样,在原始的装饰艺术上应用极为广泛,这是原始人类长期从事采集和农业劳动,观察植物,熟悉植物,知识积累的反映。远在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已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栽培稻谷,植物中还有葫芦、芦苇、桃及其它果类等的果实和果核。这些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植物,被制陶者以夸张的手法艺术地表现出来,有的像稻麦粒,有的像枝叶,也有的像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为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棍和在一起构成纹样。例如,半山型彩陶壶,由于运用夸张与抽象的手法,谷粒、人形、植物和几何纹混和在一起构成图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意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