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生活环境 >> 人为什么会利他其实,黑猩猩也会
编译:晋楠来源:科学网
为什么我们会与他人分享资源,即便我们看不到任何直接利益?利他主义研究大多数以当我们无私地给予时,我们所得到的温暖、模糊的感觉为中心。但根据2月18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的一项新发现,一些人的利他主义可能是被一种不同的情绪驱动的:内疚。
这一结果来自对一项名为“真实游戏”的著名心理实验的微调。其中,参与者与一名搭档结成一对。其中一人被给予已一定数量的钱,另一人则被认为这些钱的一定倍数。(两人都知道对方得到多少钱。)然后,如果后者比前者钱多,他们将要选择把一些钱给他们的搭档。例如,如果皮特得到10美元,而保罗得到40美元,保罗将要决定把多少钱给皮特。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大多数收到数倍金钱的人通常会把其中一半给搭档,尽管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的义务。
“通常的解释是这样做的人是为了所谓的‘温暖的光辉’。”荷兰内梅亨大学认知神经影像中心神经学家AlanSanfey说,“但我发现当人们把钱给出时,他们从来没有看起来特别高兴。”
这让他希望了解他们做出这一决定背后的更大因素是否是如果他们不给搭档均等的钱,他们自己是否会觉得内疚。“作为一名爱尔兰天主教徒,我非常有资格研究内疚。”Sanfey说。
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和研究人员调整了信任游戏,这样一来,皮特会被告知保罗将收到4倍于他的金钱,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保罗实际上收到了相当于皮特6倍的钱。(皮特得到10美元,他认为保罗会得到40美元;但包括实际上得到了60美元。)保罗也知道他得到的钱比达到认为的更多。
这使保罗处于道德窘境。像其他玩信任游戏的人一样,他希望给皮特均等的份额,但从皮特的角度来看,那将仅有20美元。所以,他应当给真正均等的钱?还是皮特所期待的均等的钱?如果对内疚感的担忧驱动人们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Sanfey推理说,那么简单地达到皮特的希望就能缓和这一负疚感,而那些想要产生“温暖的光辉”的人则会不考虑皮特认为多少,直接给出一半。
Sanfey和同事通过数十名大学生和各种倍数的钱开展这项实验。他们发现,一些人的平等主义观念深入骨髓,总是会把得到的真正一半资金给搭档。而另一些人则会给予他们搭档所期待的一半。还有Sanfey称之为“道德机会主义者”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会随着得到的钱增加而自己保留更多的钱。
一边进行这种游戏,一边通过功能磁共振设备记录大脑活动,结果表明那些做出类似选择的人(无论是给出他们拥有的一半,还是给出他们搭档所期待的一半),前额皮质表现出类似的大脑模式,这一区域据认为与决策相关联。Sanfey将这些趋势称作“道德显型”,即可以准确地预测当面对复杂的意识场景时,利他主义的人会怎么做。
了解个人和群体间的这些模式,可以了解例如为什么一些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活得更滋润。他的实验室正在探索这些道德显型如何对经济不平等方面的实验模型做出反应。
这项研究引人深思,纽约城市大学数学院名誉教授WarrenPage说。他希望Sanfey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索另一种不同的动机——损失规避如何在这类发现中发挥作用。“失去钱的痛苦比我们得到钱的痛苦更大。”他说。如果游戏中利用更大额度的钱,他补充说,给出如此多钱可能遭遇的痛苦会打消最具利他主义精神的人的念头。
无私利他,黑猩猩也会
两项研究表明,人类合作的进化根源可在黑猩猩中看到。图片来源:curioustiger/iStockphoto
无论是参与慈善还是给陌生人指路,人们经常会帮助别人,即便这不会给自己或者家庭成员带来好处。这种真正的利他主义迹象也在一些动物中被发现,但一直很难在进化意义上以及在人类最亲密的“亲属”中得以确认。
如今,科学家在两项研究中证实,黑猩猩会放弃美味以帮助不相关的同类摆脱困难,同时野外的黑猩猩会冒险巡逻以保护家中和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同类。该项研究或许为此类合作——被视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如何在人类中进化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第一项研究中,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心理学家MartinSchmelz和SebastianGrüneisen训练了莱比锡动物园的6只黑猩猩玩一个分享游戏。每只黑猩猩都有一个搭档,其中后者可选择拉动4根绳子中的一根。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给自己一个香蕉球、只给对方一个香蕉球、给两者各一个香蕉球,或者放弃自己的机会,让对方做决定。
但这些结成搭档的黑猩猩不知道的是,总是最先开始游戏的一只被称为Tai的雌性黑猩猩接受了训练,会一直选择最后一个选项,即放弃自己的机会。Grüneisen表示,从其搭档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冒险的选择,因为Tai有可能彻底失去获得香蕉球的机会。在几十次试验中,6位搭档有75%的时间拉动了让自己和Tai均获得美食奖励的绳子。
第二项研究分析了是什么促使雄性黑猩猩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巡逻任务。根据经典的行为理论,只有黑猩猩在族群中拥有后代或者亲近的母系亲属时,它们才会让自己置身于这种危险中。
然而,在分析了过去20年间采集的来自乌干达Ngogo部落只雄性黑猩猩的行为和关系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尽管上述理论对于大多数黑猩猩来说是成立的,但超过1/4的巡逻者并未在族群中拥有近亲。该研究第一作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学家KevinLangergraber表示,如此多的黑猩猩冒这种风险,实在有点让人惊奇。(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宗华)
利他主义不是人类独有
在德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幼年黑猩猩自发地而且是多次地帮助看起来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在试验中,研究人员不允许任何黑猩猩认识的人接触黑猩猩。在第一个试验中,一个陌生人试图通过栅栏去拿黑猩猩笼子里的一根棍子,但是却无法够到,而这根棍子在黑猩猩能拿到的范围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黑猩猩本能地帮助这个人拿到了棍子,根本没有考虑个人能否得到回报。而当黑猩猩看到一个人站在笼边没有试图去拿棍子时,它们没有前去帮助。
在第二个试验中,帮助的难度明显增大。黑猩猩不得不爬近两米高去拿那根棍子。尽管没有任何回报,黑猩猩还是主动帮助了陌生人。第三个试验是看黑猩猩是否愿意彼此帮助。研究人员将一只黑猩猩放进盛有食物的封闭房间,然后锁上门,让另一只黑猩猩试图闯入。这只黑猩猩进入的唯一方式是房间里的黑猩猩移走门上的锁链,而房间里的黑猩猩也的确这样做了。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一直将利他主义看作是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他们认为真正的利他主义是人类独有的天性,只有人类在明知自己的利益会有所损失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然而,上述研究挑战了这一看法。除了灵长类动物外,其他动物也有明显的利他主义倾向。比如,海豚在发现有动物生病或受伤后,会游到它们的身下托起它们至水面令其呼吸。同样,狼和野狗会把吃剩的肉带回自己的巢穴,给那些没有参与猎杀的同类食用。(来源:广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