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历史 >> 家长们,你还在给孩子们报兴趣班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成才了,有的不能?
孩子究竟怎样教育才能成才?
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只有一次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在这方面,父母亲既是新手,又不得不把自己当成老玩家;既是实验,同时也是实战。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很成功,但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够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
而新一代的家长,不仅有互联网,书籍上的育儿经可供参考,同时自己可能本身就有两到三个孩子,在教育上会有更多的经验。
但他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我看也未必。
目前教育内卷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上演,孩子们,尤其是城市家庭的小孩,课业压力巨大,小小年纪要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还有义务教育的规定课程,非常辛苦。
但是,如果上这些班就意味着成功,那么教育就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了。
我可以保证,漫无目的地跟风上课,除了增加孩子们的负担,跟良好的教育理念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可以说,见班就报的家长,不仅盲目,更是不负责。
很简单的道理,这世界除了达芬奇这样的人物,正常人中没有全才,有的人兴趣爱好广泛,但他们通常只有一到两件最擅长的事情。
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达芬奇,同时在绘画,雕塑,建筑甚至科学方面都成为行业佼佼者,那就当我没说,我也祝你成功。但你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那我劝你,别报那么多兴趣班。
达芬奇孩子的特长,是靠他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发展起来的。你要说我报四五个兴趣班就是为了发现他的兴趣。但事实情况却是,孩子在这么多兴趣班中变得越来越迷茫,到最后,兴趣没找到,反而对很多事情心生恐惧。
你可以去看看,美术班毕业的孩子,我们先不说画的好不好,有多少人之后还喜欢画画的?书法班,乐器班也同理。
还有块钱一学期的舞蹈班,毕业汇报摆出几个动作就算交差了。
类似的事情还嫌少吗?
家长们呢?不仅花了钱,精力也投进去了,孩子们的时间也用了,最后给你个敷衍的结果。家长想想,就当锻炼身体了,也没有谁再去追究,毕竟,本身也没抱多大希望。
在我看来,给孩子报各种班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那么,你肯定会说,如果不报班,那怎样才能发掘自己小孩的兴趣所在呢?
我想说的是,报班意味着把这件事交给老师来做,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
孩子的兴趣可以从小培养,但是你的孩子必须由你自己去了解,去观察,然后去引导,你孩子的情况你自己都掌握不了,那还算什么称职的家长呢?
父母亲主打的是一个陪伴,这是最重要的,哪怕家长要上班,也要尽可能地陪着孩子,用心观察他,看看他倾向于,或者说喜欢做什么事情。
每个孩子的情况肯定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家长的了解方式是相同的。不观察,不陪伴,你怎么可能了解自己的小孩呢?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你只要提供纸笔就好,不见得真要送到昂贵的绘画班里去。兴趣在孩提时代只是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更多的是呵护而不是揠苗助长。
有的孩子在看书时会很安静,家长就应该给他创造读书的机会和条件。
这些都不算难吧?而且,这样才是正确的。
总比花大笔血汗钱什么都学,最后却什么都没学会要强得多吧。
这是悲剧,不是喜剧。
真正的兴趣爱好可以伴随一生,如同最可靠的伙伴为你保驾护航,成为人生路上货真价实的明灯。
不求孩子成为毕加索,成为达芬奇,唱歌也不见得唱成世界第一,哪怕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跟兴趣没有关系,一个特长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它能为你的人生注入不同的品质。
这比花钱买学区房上名校重要的多,却很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兴趣可以培养专注力,这对于今后任何阶段的学习都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学习需要专注,专注才能学习。
不管以后能不能上清北,专注力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都是第一生产力。而这样的生产力往往就来自于一个可以用心去做的事情,很多时候这件事就是兴趣爱好。
许多学习好的孩子,无论他们愿不愿意承认,多少都有除学习外擅长的事,有时候是读书,有时候是写作,有时候是画画,如果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两个小时的书,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不会成为问题。
我再强调一次,培养兴趣不是兴趣班老师的职责,而是家长的事情。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是最珍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最好从小就开始积累,孩子们也会因此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