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种类 >> 别再说猴子猩猩进入石器时代了,人类的石
“巴拿马猴进入石器时代”或者“黑猩猩进入石器时代”,如此种种的骇人新闻,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幻想。比如巴拿马猴进入石器时代的说法,来自于一则年的报道,内容大致是生活在巴拿马Jicaron岛上的白面卷尾猴,不仅能够使用石块砸开食物坚硬的外壳,甚至知道将坚果放在表面较平坦的石块上,再用另一块石头将其砸开……吸睛的标题和“猴、猿可能因此进入文明社会”的大噱头一出,着实赚足了不少目光。
但其实,这些谣言破起来并不难,第一要弄清楚人类的石器时代以什么为标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第二要考量一下包括巴拿马猴在内的动物(主要是灵长类),用的是什么样的石器和工具,又是怎么使用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猿、猴使用的工具
猴子和猩猩会使用工具并不新鲜,当人们开始观察并了解这些灵长类动物时,就已经观察到了这些现象。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珍妮·古道尔,她于年前往了坦桑尼亚贡贝溪野生动物保护区,近距离、参与式的观察了黑猩猩的生活,她记录下许多有关黑猩猩行为的资料,其中就包括黑猩猩会利用石块砸击坚果、蜗牛获取食物,还能用树枝“钓”树洞里的蚂蚁,用树叶当勺子舀水喝。后来的灵长类学家还观察到黑猩猩会用石块砸向树干制造出声响,这么做的原因还尚不知晓,据猜测可能与恐吓对手或者吸引异性有关。
又比如,生活在非洲的长尾黑颚猴,当遇到有蛇侵入的情况,它们就会折断树枝或使用石块进行攻击;再比如白面卷尾猴,也就是常说的“巴拿马猴”,作为一种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动物,它们偶尔会食用蜗牛或者昆虫,此时石块就成了去除坚硬外壳的工具。
必须承认,石头、树枝对这些灵长类动物来说,既是工具,又是武器。它们甚至能够把使用工具的技能,通过不断地重复和演示教给后代,可以说它们具备了使用工具,并将如何利用工具的知识代代相传的能力。
然而即便如此,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所有这些灵长类动物在使用工具时都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即拿即用”,对于这些灵长类动物来说,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不存在加工环节,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也都不存在对同一工具的反复利用。第二,“无尽尝试”,猿、猴在使用工具时,合适与否是通过不断地盲目试验试出来的,比如用石头砍砸坚果,小石头不行换大石头,大石头不行换更大的石头,如此反复。相比之下,早期人类的石器复杂得多。
人类的石器时代
目前已知的年代最久远的石器,发现于非洲的奥杜威峡谷,与能人的骨骼化石一同出土,距今有大约多万年的历史。这种石器是一种边缘很锋利的小石片,通常由熔岩卵石制造而成。经过检测,在这些小型石片的边缘处,有一些切割或者劈砍留下的植物或者动物痕迹,因此它可能曾经被用来处理动物的皮毛、肉和骨骼,或者切断植物的根茎。这种石片虽然非常粗糙,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样式,但在选择材料上有所偏好,以熔岩卵石为主;在制作上有明确的目的,以锋利的边缘为特征。
直立人阶段,非洲、欧洲、亚洲的众多遗址都发现了丰富的石器,而且从打造技术上讲,有了明显的手法。比如非洲和欧洲的阿舍利石器(Acheulian),年代从万年前一直延续到20万年前,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石器是水滴形的手斧(也称泪滴形手斧),通常由燧石经过双面加工打造而成,整个手斧形状规则,一端尖锐便于切割,另一端宽厚便于拿捏,考古学家认为其代表了直立人精湛的石器制造技术和水平。
在亚洲,我们最熟悉的北京猿人遗址,先后出土了近10万件石制品,样式包括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样式不同,石器工具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比如石片或者刮削器专门用来去除动物的皮毛,尖状器在狩猎和戳刺时能堪大用,砍砸器则大多用于敲击骨骼、砸碎坚果和壳类,以及挖掘植物根茎。
从能人、直立人的石器看,人类在制作和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一种能力,他们开始根据自己设想的工具形状,去挑选适合的石质材料,并经过反复敲打,将石块加工成想象中的模样,这是人类使用石器的阶段能够被称为“石器时代”的根本原因。
产生差异的根源
很显然,灵长类动物使用工具的能力,与人类石器时代的情况有本质上的差别,究其原因有两点,即脑部发育和认知水平。
脑部发育。最早的人属成员为“能人(Homohabits)”,以能够制造工具为特征,因此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巧人”,取义手巧之人。他们生活在距今万年前到万年前,脑容量为毫升。相比之下,那些使用工具的灵长类动物中,脑容量最大的黑猩猩也只有毫升左右。虽然脑容量不是智力的唯一标准,但是它可以作为脑部发育情况的参考。
认知水平。认知拆开说,就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并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世界是通过眼观耳听、触觉知觉等对周围的事物形成概念,获得知识是对概念进行处理、加工、掌握规律,运用知识则是对各式各样杂乱的信息进行整合后付诸实践。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关于灵长类动物认知能力的有趣实验。一战前后,不少国家都有类人猿研究所,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实验,对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等有更多的了解,其中就包括年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科勒所做的“搭木箱”实验。这个实验设备很简单:三个木箱和一串香蕉。
实验在一个高达2米的室内进行,房屋的中间放置着3个木箱,空中则悬挂着一串可以调节高度的香蕉,总共有6只黑猩猩参加了这项实验。起初,香蕉所悬挂的高度并不高,黑猩猩只需要将一个箱子推到香蕉下,然后站上去,便可以轻易拿到。但是,黑猩猩的表现并不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只有一只黑猩猩将木箱托近香蕉,还没等走到达香蕉的正下方,黑猩猩就停下脚步,爬上了木箱,它费劲一跃才拿到了香蕉。接下来,香蕉被挂得更高了,黑猩猩只有将两个木箱叠起来才有可能拿得到,这对于人类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对于黑猩猩这一步太难了,它们用了很久才把两个木箱叠了起来。然而,当下一次它们需要叠起两个箱子够香蕉时,情况没有发生丝毫改变,黑猩猩依旧没能快速做出“叠箱子”的举动。科学家认为,这个实验证明黑猩猩的心智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也无法有效利用手边的工具。
人类其实曾经试图教灵长类动物制造工具,然而却失败了,那是一只名叫“坎兹”的倭黑猩猩,它因杰出的“语言天赋”而闻名,坎兹学会了一系列符号对应关系,它可以通过组合这些符号进行表达,实现与人的简单交流。据此,科学家认为坎兹有潜力制造出打制石器,所以开始教它制作石片或者石斧,但是坎兹的“石器作品”始终没有达到工具的水平。
事实上,石器只是一个表象,人类制造石器的社会意义远大于它作为工具的意义。
对于猩猩、猴子来说,石块只是一个工具,在砸开一个贝壳、一个坚果后就可以丢弃了,等到下次遇见砸不开的硬壳时重新再找一个石块即可。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比制造和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想象中的石器,就意味着能创造出一个想象中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每一样工具其实都是奠定文明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