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种类 >> 她本打算花三年时间研究黑猩猩,却将一生交
珍·古道尔的野外考察颠覆了科学界两项长久以来的观点——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黑猩猩是素食动物。
王小柔
珍·古道尔,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世界一流的黑猩猩研究权威,国际知名动物保育人士和环境保护人士,著名科普作家。曾获得英国动物权益研究所授予的艾尔伯特·史威策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授予的传播造福人类知识杰出工作者奖,被联合国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信使,被英国皇室授予女爵士头衔。
年有一部纪录片《珍》红遍了世界各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年,珍·古道尔的《大地的窗口》入选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十大自然好书”,荣获年度国际作品奖。颁奖词如是说:“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著作。在非洲长达三十余年的研究,为读者擦亮了窗上的玻璃,看见黑猩猩——这一现存生物里和人类相似度最高的物种的行为和生活细节,透视了人类行为的自然属性和人性本身。”
“人生有许多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科学即是其中一扇。透过这些窗户,我们对于人类过去未知的领域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楚。”
凌晨五点半的非洲丛林。珍·古道尔已经在眺望坦噶尼克湖(非洲坦桑尼亚与扎伊尔的界湖),天还没亮。她的早餐很简单,一根香蕉一杯咖啡,吃完就带着小型望远镜、照相机、笔记本、快用完的短铅笔以及午餐要吃的一些葡萄干,爬上屋后陡峭的山坡,她要去等待十八只黑猩猩的醒来。这是她一个人的生活常态。
从我对自然界开始认知的那天,珍·古道尔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年轻女性、科学家,常年在丛林里研究黑猩猩。光阴荏苒,如今,那个跟黑猩猩家族生活在密林深处的姑娘,已经成为84岁的老人。如果你看过她年轻时的照片,估计很难将一个瘦弱安静的伦敦女孩,与在丛林里的黑猩猩联系一起。如今的珍·古道尔白发苍苍,但她的故事早已成为一段不老的传奇。她身上散发的光泽之美,明媚着全世界。
《大地的窗口》(英)珍·古道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为了求得黑猩猩的认同,二十多岁的珍·古道尔露宿林中,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像黑猩猩那样在树间行动。雨林中的茂草有一人多高,锋利的叶片刮伤过她的皮肤,也遇到过黑猩猩对她的威胁,但是珍·古道尔始终没离开过这里。
15个月后,黑猩猩们对古道尔的出现终于习以为常。古道尔甚至坐在黑猩猩身边。她一天又一天轻手轻脚地逼近黑猩猩群,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和它们做一定程度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她惊人的耐心终于获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赖。
在《大地的窗口》里,珍·古道尔给每一位黑猩猩都起了名字,没有像实验室那样给动物编号,她与黑猩猩进行平和的目光交流,甚至凝视良久。“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嘤嘤其鸣求其友声”。每次古道尔演讲,她总会用黑猩猩的语言跟大家打招呼。她转达的这种“猩语”,不仅打动了现场听众,也能弥合我们与自然生灵之间紧张对立的关系。
古道尔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黑猩猩而非大猩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甚至可以说黑猩猩跟人类的关系要近于黑猩猩与大猩猩的关系。一说到黑猩猩,很多人就做出“捶胸顿足”的动作,其实那是大猩猩激动时才会做出的,而黑猩猩从无类似的举止,而是垂肩晃臂,节奏越来越快,最后达到高潮,它们往往会将脚下的东西随手投掷出去,包括粪便。
很少有科学家能有珍·古道尔如此细腻的文笔,我很难把《大地的窗口》当成一部个人传记,它更像是一部生动有趣的丛林小说,黑猩猩们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每一个字都让你的心来到广袤的非洲热带雨林。
面对失去亲人的悲伤,黑猩猩玛莉莎使尽最后的所有力气,爬到枝叶茂密、四周长满了紫色果子的树上,搭了一个很大的窝——这是她最后所能搭成的窝了。那一整天她一直躺在窝内,鲜少移动。傍晚时,玛莉莎形单影只。她一只脚伸出窝巢悬荡着,脚趾头不时在动。古道尔一直坐在这只雌黑猩猩下方的森林地上。偶尔她会开口说话。她不知道这只黑猩猩是否知晓她在旁边,但是她想这么陪着,不让孤单将生命吞没。对面山谷传来黑猩猩的呼叫声,但是玛莉莎依然静默。古道尔再也听不到她长吼的呼叫声,再也不能跟着她,按着森林里各样植物生长的季节,走过一个又一个觅食点,停下来等她休息或与子女互相梳理毛发。星光突然暗淡,珍·古道尔为一个老朋友即将逝去而落泪。第二天珍.古道尔看着玛莉莎咽下最后一口气:她的身体抖了一下,然后归于安息。在这最后几个小时,四周的枝桠摇曳,飒飒作响,年轻的黑猩猩们在底下玩耍,年长的黑猩猩正在吃美味的果实。书中大自然的生命循环,我深深为之动容。
我曾经参与被遗弃幼年黑猩猩的救助,每天的时间被分割成喂奶、换尿不湿、不错眼珠的照看,两小时一轮班。每次像抱孩子一样,把双手放在小黑猩猩腋下,它都会用长长的胳膊攀援着你,那一刻生命之间的感动与信任像暖流。
珍·古道尔说,“并不只有人类拥有性格、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比如喜悦和悲伤的表情”。她观察到黑猩猩间存在许多人类化的动作,比如拥抱、接吻、互相拍背和抓痒,并坚持认为这些动作是“黑猩猩家庭和族群成员间存在亲密的、支持性的亲情纽带,并能在它们长达50多年的寿命期间一直延续”。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提出,人类与黑猩猩的相似性并不仅仅存在于基因层面,更体现在情绪、智力、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当然,珍·古道尔最重要的成果,是颠覆了科学界两项长久以来的观点——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黑猩猩是素食动物。在上世纪60年代,珍·古道尔就注意到,野外生活的大猩猩会将植物茎秆伸进蚁穴探测,它们还会把树叶从树枝上剥下来,然后用树枝伸入水里捞食物。对此革命性的发现,珍·古道尔的导师路易斯·利基博士曾写道:“我们要么必须重新定义人类,要么必须重新定义工具,不然,我们只能接受黑猩猩也是人类。”
其实一开始,珍·古道尔只打算花三年时间研究黑猩猩,但后来,她的一生都交付这里。
年,珍·古道尔乘飞机去欧洲参加会议,当然飞机经过冈比国家公园时她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她熟悉的冈比国家公园依旧是那么郁郁葱葱,但公园的四周一圈,黄沙飞舞看不到一棵树木,所有的树都被人工砍伐光了。之后,她作出一个决定,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随后的日子,珍·古道尔将工作重点放到了环保工作之中,并将环境保护当成了终生的信仰。
珍·古道尔用自己的一生在回应大自然对人类的爱。
延伸阅读
《滇金丝猴生活史》赵序茅、李明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众多的金丝猴中,最接近人类长相的就是滇金丝猴了,它们长着一张最像人的脸,面庞白里透红,再配上美丽红唇,堪称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滇金丝猴分布于我云南和西藏,终年生活在海拔-米的雪线附近的高暗山针叶林带,是除了人类以外分布地区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滇金丝猴的神秘世界更像一部电影,通过作者的架构,展现一部波澜壮阔的上位之争,和一场权力与爱的秘境奇缘。《滇金丝猴生活史》是一本科学家们观察14年的自然手记。
《红唇美猴传奇》赵序茅、李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些滇金丝猴藏身于云南的高山密林之中,想见到它们绝非易事,想探知它们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就有这样一些动物行为研究者,追踪研究滇金丝猴十余载。主雄猴的实力决定着自己和小家庭的命运,而光棍猴是有野心的群体,是有看点的配角。当光棍猴一次次挑战主雄猴、争夺霸主地位时,你会完全陷入剧情:太精彩了!雌猴也不完全是打酱油的角色,它们结成群体,共同照顾家里的幼仔,维持家庭的稳定和种群的繁衍。那爆棚的母爱,比起人类来毫不逊色。
这不是一本动物小说,而是一本真实的野外滇金丝猴考察笔记。然而翻看它,你会以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动物电影脚本。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背景的拉开,一群滇金丝猴出场了。它们各有各的名字,各有各的性格,或高冷,或霸气,或温柔,或顽皮。猴群中的小家庭也有人类家庭一样的悲欢离合,吵吵闹闹,玩伴嬉戏,长辈宠溺。
如果说这是一部在大自然中上演的精彩好戏,那么这部“电影”的“摄影师”就是中国科学院滇金丝猴研究团队的各位成员了,本书作者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他们跋山涉水,穿行于高山密林中,追踪滇金丝猴的足迹十余载,观察、记录和研究它们的行为,这才成就了这部真实又精彩的《红唇美猴传奇》。
(原标题:珍·古道尔用一生回应自然之爱)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