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发展 >> 云南安宁小社区有大作为共圆归侨侨
社区开展“暖心爱侨”迎春座谈会。 社区供图 摄
中国侨网昆明11月26日电(李晓琳)“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侧耳听清记者的问题,77岁的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归侨蒋素华笑了。“谁不羡慕啊!在新村社区办事方便、生活愉快!让我们都有归属感。”
蒋素华所说的新村社区坐落在云南省安宁市城区一隅,年4月从昆钢集团公司剥离到安宁市人民政府管理而成立,是一个以退休职工、退休职工家属、在岗职工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社区下设10个居民小组、人。与其他社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中有一批越南、印尼归侨及泰国、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日本侨眷。退休前,他们大部分是昆钢工人。
从“六多”到“五心”的转变
年,蒋素华与丈夫作为昆钢的高级技工,分到新村社区内的一套单元房。可是,蒋素华一家住在这里并不开心。“小区没有物管,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糟心事可不少。”平日里,热心的蒋素华不求任何回报帮助小区居民解决难题、调解矛盾,在这个四合院里,大家都喊她“蒋院长”。但仅凭一己之力,蒋素华并不能完全解决小区的所有问题。
转变发生在年。这一年,新村社区正式成立。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是昆钢即将退休的职工——陈桂仙。因为在昆钢工作时善于解决棘手问题,陈桂仙在集团内部颇有名气。原本退休后想享受晚年生活的她,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动员下,决定发挥余热。
社区成立之初,许多问题让人头疼。“从前,原新村站连年考核排名都是倒数第一。被称为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老龄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居住人口多的‘六多新村’。”不服输的陈桂仙在熟悉社区情况后,暗下决心:一年以内,要让社区排名从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怎么办呢?陈桂仙开始探索“四融入”工作方法:把党建融入发展,开设“爱心小饭桌”“爱心理发队”“爱心超市”等九个服务载体;把组织融入区域,以联盟单位党组织、支部为单位,37家党组织、余名联盟单位党员加入社区,认领服务岗位,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作为,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服务融入民生,将“送祝福”“送健康”“送保障”等“十送服务”常态化;把党员融入群众,织密了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的社会综合治理网、特殊群体关爱网等。
蒋素华(右二)制作印尼美食招待陈桂仙(右三)等社区慰问工作人员。 社区供图摄
在陈桂仙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新村社区后进变先进,在成立的第二年便拿到了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我们党员志愿者队伍已从组建之初的30名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6支、名志愿服务队。”陈桂仙很自豪。
如今,新村社区从“六多新村”蜕变为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和生活方便称心的“五心社区”。提起陈桂仙和焕然一新的新村社区,居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从前,有条件的人家都想着搬走。现在,我们社区成了人人羡慕的明星社区。”新村社区的居民这样说道。
“党建”与“侨建”双融合
12年来,新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志愿者服务为特色,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网格化、链条式、全方位、广覆盖的关爱帮扶和优质服务,形成了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手、发展促联、和谐联动、平安创建的城市党建格局。
这其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归侨侨眷这个群体?一直挂在陈桂仙心上。
年9月20日,昆明市侨联在金方街道新村社区建成安宁市首个“侨胞之家”。近一年来,新村社区“侨胞之家”在新村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社区工作目标,着力提升为侨服务质量,以社区特色侨务活动项目为纽带,以重点归侨侨眷对象为依托,在党建带领下,侨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实现党建和侨建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为形成抓党建促侨联的合力,陈桂仙担任起为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很快,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侨胞之家”组建起为侨服务联络员、网格员队伍和“侨二代”志愿服务队。
陈桂仙看望慰问昆钢养生敬老中心老人。 社区供图摄
陈桂仙称,“侨二代”志愿服务队由社区18名印尼、越南等归侨“侨二代”组成,以“服务归侨侨眷、争做时代标兵”为宗旨,定期、不定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帮一、多帮一”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心理陪护、聊天话常、助残助困、居家清洁等爱心志愿服务,切实做到“知侨情、暖侨心、解侨困、聚侨力”;同时,发挥侨界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与海内外侨界同胞架起友谊、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进一步形成“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会作贡献”的双向服务工作机制。
“侨胞之家”还建立起定期走访慰问收集侨情、建立为侨服务名册档案等3个为侨服务机制,组建舞蹈队、合唱队、慢跑队等文艺队伍,创新载体,激发“侨胞之家”活力。
“这一年来,‘侨胞之家’真正变成我们的家。”去年,“蒋素华·侨之欢”舞蹈队成立,每逢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佳节,蒋素华的舞蹈队都积极参加各类特色活动。在“侨胞之家”,蒋素华实现了更多自我价值,生活十分愉悦。
“‘侨胞之家’对于我们归侨侨眷而言,是一种‘家庭’概念的延伸,我们的‘家’不仅仅是生活的那所房子,也不仅是血缘相连的亲人,而是一群服务着感动着彼此的侨界大家庭。”蒋素华动情地说。
“小社区”发挥“大作用”
新村社区的变迁只是安宁市乃至昆明市社区工作发展的一个缩影。社区作为城市最小、最活跃的细胞,等同于一个“小社会”,对社会治理、民生福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区岗位虽小但是责任不小。”陈桂仙说,社区工作包罗万象,作为社区工作者,一定要串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要做好社区工作,就是要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小社会做好了,大社会就稳定了。”
陈桂仙认为,对于新村社区这样一个老龄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多、困难群体多、归侨侨眷多的社区,治理工作要更为细致和科学,要不断提升做优服务的专业能力,以“小社区”托起“大服务”。
在印尼归侨蒋素华眼里,这个“小社区”还发挥着更多作用。“良好的社区让我们归侨侨眷生活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我远在美国和印尼的姐姐都十分羡慕。”蒋素华说,社区已成为一个对外展示国内生活的窗口,归侨侨眷的生活让海外亲属们称赞不已。“毕竟,没有什么比生活得充实、快乐、安定还重要。”蒋素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