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绝美舞蹈《洛神水赋》在网络上爆红,视频中一女子翩若惊鸿般演绎了水下飞天,引得无数网友一片惊呼:我好像看到了神仙!没错,传说中的洛神女确实是一位美丽仙女,那么这位仙女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洛神水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来了解一下《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前者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名篇,而后者则是后世画家顾恺之根据原文创作的画卷。在我国文学绘画史上,同一主题都成为名作而留于后世的并不多见,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下《洛神赋》的文与画。曹植作为汉魏时期文学著名文学家,其才赋在两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都可以说是文学家的典范,他一生创作诗约八十首,赋文约四十余篇,可惜大都已失传。到了宋代,人们将其作品收集到一起著有《曹子建集》十卷,《洛神赋》就被收录在了其中的第三卷。有兴趣的可以翻开《洛神赋》原文,文中以梦幻般的手笔,描写人与神之间的爱情,其优美惬意的文字,堪称辞赋的杰作。如此优美的描写也和曹植自身的感情经历有关,特别是其中对洛神女的赞美:已经将洛神女之美描写的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曹植在此段中先写洛神女的仪态美,这是从远处观望的整体印象;其次写的是姿容美,突出近看的容貌、仪表;再其次是服饰美,描写了洛神女的神仙衣着;最后是其气质美,音调、气息、神态等多种因素……这是因为曹植自幼便喜欢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甄氏,只是甄氏后来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氏被曹操击败后,甄氏又转嫁给曹丕,两人育有一子曹叡(即魏明帝)。据历史记载,甄氏是一位才女,《三国志卷五魏书五后妃传》中还有录入她的诗词。到了曹操晚年,曹丕的身边另一个女人郭氏成功助其“上位”,而甄氏却因为与曹植是“旧识”,最后被曹丕赐死。根据历史记载,甄氏去世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场面十分凄惨,曹植听闻后,伤心不已。后来,曹植被召入京,曹丕将甄氏生前的爱物玉镂金带枕赐给他。曹植睹物思人,在从京城返回封地途经洛水的时候,思绪之间,居然与一貌似甄氏的洛神女不期而遇。如此犹似梦境一般的神游便成为了曹植创作《感甄赋》的灵感和题材,等到魏明帝曹叡(甄氏之子)继位,便将其更名为《洛神赋》。到了东晋,顾恺之(早年有从军经历)作为著名画家,留下了多幅名画。《洛神赋图》就是他以分段的构图来展示故事情节,从而使故事在人物和山水的超时空转换中得以展现的名画。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宋代的摹本,但是这种从版式结构上大胆突破时空的限制的方法,将各段故事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使各个画面形成一个整体。以画来描写一个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使人们的在赏画的同时亦随着画家思路前行,同时也使得使画意更为浓厚。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画卷,来对画中的内容做个简单的解读。第一幕傍歇洛川卷首的开篇画的是日落西山,人困马乏之状态,此时的曹植在洛河边停下马车,虽然画面的边手处只画了仆人与马不见车。但通过三匹马分别在吃草、打滚、回首翘望的表现形式告诉了人们:车已停,马已卸。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让人联想到画面之外的场景,更隐喻着曹植对旧地的眷恋。第二幕洛神出场:曹植与洛神的眼神对望与曹植的赞美之词这一幕是贵族穿着的曹植在一群仆从的簇拥下,正漫不经心地游山玩水,但眼前这位洛神女的突然出现,使得曹植“宛如梦幻”,便以玉佩为邀约,而这位洛神女周围并无仆从,但在其身左上角绚丽的落日背景,身体周围飘渺的山水景物的衬托下,与此时的曹植深情对望,形成了诗意般的画境。这样的对视,蕴涵着深长的意味:曹植对洛神女已有着心灵上的渴望与沟通。第三幕洛神舞姿这一幕则是洛神女在一片山水之间微微向曹植颔首致谢,明显此时洛神女也已动情,但两人命运被洛水相隔,随手指向河水。而左上方的天空中,神女略带伤感的悠悠舞姿,更表现出神女一丝的无奈,而将此三幕连在一起,正对应了赋中所言:“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同时也为后续两人的分离做了铺垫。第四幕众神相迎此时洛神女与曹植的爱情打动了众神,所以山水之间与天空之中,出现了另两组神女——山水中的神女舞姿优美,空中的神女则若隐若现。而后,一位独立的神女则在山水间边走边舞,众神女都在边舞边指引着曹植,追赶洛神。第五幕山树相会这一幕中,曹植在仆从的簇拥下坐在了山中大树下,与近在眼前的洛神女交谈,而且此时的曹植神情间都是对洛神女的仰慕之色,此景也是全幅画卷中两人距离最近的时候。有意者可以发现,这一幕中洛神女的表情比起第三幕更显得含情脉脉。第六幕四神祝福这一幕描绘了四神前来祝福曹植与洛神女的爱情的场面。右上角的风神正在收风,底下的河神正在水里平息波浪,左面的黄河神在敲鼓祝福,正中央出现的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创世女神:女娲。这一幕也对应了赋中语句:“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第七幕乘鸟而逝这一幕里,人神有别的洛神女与曹植两人即将分离,左面的洛神女乘着青鸟,与右面的曹植挥泪告别,画中的两人对彼此都显得依依不舍。画面中,洛神女第一次显示出了忧郁的表情。第八幕六龙飞天这一幕六条飞龙飞架云车载着洛神女离开,在周围还有与飞龙般身形大小的神鲤、面目狰狞的白色飞龙护驾,云车上另一神女正在为洛神女驾车。洛神女却因为与曹植的离别泫然欲泣、满脸惆怅地回望。两手间,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抬着衣袖,一副马上就要以袖拂泪的情景。第九幕逆水追神这一幕里曹植不甘心洛神女的离去,带着仆从御着轻舟逆水而行,手中则拿着洛神女相赠的蒲扇,而追求者+河水相隔+洛神女的场景也不禁让人联想起《诗经》中的语句:“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原文中没有洛神女赠扇的语句)第十幕洛水守望画中的蜡烛说明此时已经是晚上。曹植到了此时还是没有追上洛神女,所以坐在河岸边的树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之所以一直坐在岸边,无非就是因为洛神女终究还是洛水之神女,所以曹植只希望能够在岸边再见洛神女一面。整整一个晚上,曹植听着河水声,一直在守望着洛水。最终幕曹植东归天亮之后的曹植,只得再次踏上了归途,前往封地。但归途中仍然对洛神女念念不忘,不停回头张望,表情中留下了无限的惆怅。到此,《洛神赋》以“辞彩华茂”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描绘了美好的洛神造就了完美的神仙世界,但虚无缥缈神话的背后又是曹植生活的艰辛,曹植也是借虚构神话的世界,逃离苦难的现实。整卷画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传神”,而这一幕幕也显示出了作者的画功。有时,一幅画往往是一个年代美学的写照,《洛神赋图》可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汉晋南北朝时代的美学思想,进而明确了这个时代的绘画发展史,即对意境、传神的探索。虽然这样的追求不是顾恺之起的头,但是在之后一代又一代画家中得以体现。所以,这就是《洛神赋》和《洛神赋图》,也最终成就了近日的爆红舞蹈《洛神水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