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猩猩 >> 黑猩猩的习性 >> 人类的近亲,为科学献身的猴
我们知道,猴的面孔有点类似人的,并且猴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和人一样同属于灵长类,因此,人们都比较喜欢猴。如今,猴也是一种实验室的模式动物,为很多科研实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你知道科学家为什么要用猴做模式动物吗?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猴的一些特点吧。
猴的特征都是源于类人猿和猿。我们通常所说的猴用于指称新世界猴及旧世界猴。科学上来说,猴并没有形成一个“自然群组”,也就是说它们其实并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很多物种的一个总称。现存并所知的有种猴。另外由于猿类似猴,黑猩猩、长臂猿等在非正式场合也常被称为猴,但生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猴。
猴子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一般来说,猴体形中等,四肢等长或后肢稍长,尾巴或长或短,有颊囊和臂部胼胝,营树栖或陆栖生活。另外,我们见过猴的知道,猴子屁股都是红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狨猴
猴子的差异十分大,体型最小的绒猴长只有10-12cm、重80-g,生活在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森林。较大的雄性西非洲产的山魈长接近1米和重35kg,耳朵尤其大。猴子有些居住于树上,有些则住在草原上。而新世界猴主要居住在中南美洲,旧世界猴则住在非洲和亚洲。
山魈
猴子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猴子都适合作为模式动物进入实验研究。一般来说,猕猴,尤其是恒河猴和非洲青猴这几类猴比较适合用于动物测试实验。因为它们易于管理,还有它们的生殖周期相对于猿也比较快,另外它们的心理和物理反应比较接近人类。所以科学家通过研究猴的各种行为和生理特征来获得人类的一些需要的一些疾病模型,从而帮助人类治疗疾病。又因为猴子高度善于社交,因此它们被放在许多不同的环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类的各种适应能力。
此外,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理解人类脑与认知的理想动物模型。作为模式动物,猴类可用于研究在灵长类才出现的脑结构和功能以及为什么人脑会如此发达等问题。说明人类与猴类间大脑的差异及其意义,是理解人类大脑和人性本质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小鼠相比,猴类为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物模型。
恒河猴
由于猴在作为模式动物方面有小白鼠和果蝇等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很多和人密切相关的实验都是用猴来完成的。到现在为止,猴已经在脑科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是这些实验中较知名的一个。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而这个实验结论的取得是无数恒河猴为科学牺牲的结果。
此外,在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早期,为了弄清太空飞行对人类生理机能的影响,验证飞行器的生命保障功能,人类的近亲猴子常被用做实验动物,成为早于人本身进入太空的先驱者。二战末期,纳粹德国为了研究火箭,曾让一只阿拉伯猴随火箭升空,而这只阿尔伯猴可能在发射之前就已经因呼吸困难去世了。阿尔伯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太空猴”,也是猴类家族中第一位牺牲者。此后,又有多只阿拉伯猴用于研究以推断火箭发射对人类呼吸、心跳、情绪等的影响,它们也都相继牺牲了。后来的美国、苏联、中国等都有用猴做过类似的实验。所不同的是,这些猴子大多数得以存活下来。
关于猴子的研究,近年来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克隆猴在中国的诞生。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苏州)。随后,这项巨大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并引起中外媒体和科学界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