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分类 >> 二月二,龙抬头,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圣与邪恶
一个民族的认同,首先的来源不是肤色,而是文化。
文化决定了民族的差异。
我们经常讲的中西方,在高度融合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
就拿今天所讲的主题“龍”来说,中西方的差异竟然如此之大。
中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龍”一直是神圣的、吉祥的。
我们都是龍的传人。
西方:
“dragon”,代表了邪恶、血腥。
还翻译成“悍妇”、“母夜叉”。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中、西方的龍吧:
〓西方文化中的龍
dragon,中文译名为“龙”。
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类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身上有磷,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喜欢财宝,穴居。
龙有很多种,生活环境从沙漠到森林,甚至海洋都有分布,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1、彩色龙
顾名思义,各种颜色的龙。包括黑龙、绿龙、红龙、蓝龙等。
属于邪恶的龙,但也有例外。
彩色龙属于最常见的龙。
2、金属龙
金属龙主要包括金龙/银龙/青铜龙/黄铜龙等。
属于善良的龙。
3、宝石龙
宝石龙最常见的是水晶龙/翡翠龙/黄玉龙/紫晶龙等。
属于中立的龙。
宝石龙属于比较罕见的龙。
4、传奇龙
属于最罕见最强大天生可以媲美神灵的龙。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龙,比如仙女龙、亡灵龙等等。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分量。圣经上认为“龙”是罪恶的,自然而然的,西方文化中,“dragon”也就没什么好印象了。
《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greatdragon。
因此,在基督教美术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一些圣徒如麦克尔、圣乔治等都以杀死dragon为其业绩。
由于它们令人感到恐怖,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在诺曼人征服英国以前,dragon是英国皇家的主要战争徽记。
〓中方文化中的龍
●《说文解字》中的龍
龍,鱗蟲之長。
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从肉,飛之形,童省聲。
凡龍之屬皆从龍。
白话版:
龙,鳞甲动物之王。
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
字形采用“肉”作边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
所有与龙相关的字,都采用“龙”作边旁。
●《本草纲目》中的龍
《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三国演义》中的龍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图腾”中的龍
图腾是古人对天象或某种动物、自然物的崇拜,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华夏上古人以为自己是龙种,深信之,故断发文身,以像龙子。
直至今日,我们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传承。
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把龙视为保护神。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华夏崇奉的图腾神。
华夏古人以龙图腾来作为群体的标志,源于天象崇拜。
上古时代,人们以天象的空间变化来标示一年四季时间变化。
《易·乾》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情况的阐发。
古人观察到苍龙七宿这条巨龙,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周期相一致,标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周期规律。
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在春天出现在地平线上,即为“龙抬头”。
仲夏苍龙升至正南天,即为“飞龙在天”。
秋天自西方落下。
冬天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想想,我们的那时候的天文学就已经何等发达了!
自然,我们的祖先对于天的崇拜就转而为龙的崇拜了。
●中国龍的种类
1、青龙:
为“四圣”,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方青龙”。
2、应龙:
又名飞龙,亦作黄龙。
背生双翼的龙,关于应龙的文献记载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中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3、虺(huǐ):
《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4、虬(qiú):
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5、螭(chī):
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6、蛟(jiāo):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7、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
8、火龙:
《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9、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10、云龙:
云雾缠绕的龙。
11、望龙:
头部呈侧面的龙。
12、行龙:
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13、鱼化龙: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14、蜃龙:
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中国龍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
1、图腾崇拜阶段:
起源于伏羲氏族,原型为蛇,后来结合各种动物形象演变。
2、神灵崇拜阶段:
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3、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商周时期,龙纹正式作为天子纹章与权力象征。
秦汉时期,中国大一统,统一的信仰崇拜需要把龙与帝王结合在一起。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
4、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后来,宋徽宗封五龙为王,龙王信仰才开始流行。后来《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及五帝龙王都是跟中国的五色龙及四海神结合的结果。
●中国龍的文化影响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意义深远:
1、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体现了华夏民族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
3、涵盖了中华文化阴阳交合的发展观;
4、展示了华夏民族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
1、宗教龙:
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
2、政治龙:
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
3、艺术龙:
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相信,大家都知道龙脉、龙子、龙的传人、龙凤呈祥、十二生肖的龙、元宵节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的青龙节、端午节的赛龙舟等等。
中国龙一直都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正义化身,炎黄子孙已经赋予了龙诸多美好善良的心性。
龙已经深深融入我华夏民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
既然这样,我们也就不用理会西方的“龙”了,
知我华夏文化者,必然知我中国龙。
乱我中华者,必有理由诋毁中国龙。
那就让我们继续做我们的“龙的传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