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历史 >> 著名画家冯斌虚实真幻舞世界
冯斌以虚幻晃动的舞蹈形象为人熟知,而更早的人们则是通过藏寺喇嘛题材记住了他。几十年来,从民族风情到都市民情,题材跨度上大变化的背后,其实有一条不变的线索,那就是他对物象虚实真幻的究竟充满了追问。
▲冯斌画于年
绘画在模仿可见世界和再现现实方面的功能,自柏拉图以来就被明确了下来。这也成了千百年来画家们殚精竭虑地不甘并且永无止境地借此遥想不可见的形而上世界的动力。于是,我们在固定的立壁、特制的树叶、加工的纸张、柔软的织物或者紧绷的麻布上,看到了大量静止的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建筑和人物的形象,无论在现实的可见世界中它们是静抑或是动。是的,画面上它们一概是静止的和固定不变的。因为它们是绘画,是造型艺术,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用可见的视觉形象去描绘画家眼中所见的周围世界的样子。绘画,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然而,在现有的作为共识的物理世界里,任何事物若要存在,必须具备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即空间与时间。也就是说,绘画用(二维)空间的方式去表现空间和时间,雕塑和建筑用(三维)空间的方式去表现空间、去见证时间。较之于雕塑和建筑以人工三维的形体去对应自然三维的物理时空,绘画要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去表达时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把时间的流动和变幻用视觉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成为画家通过对静止的空间形象的摹仿而在观赏者心中构建起时间与空间并存的意象性审美感兴的理想。
冯斌实现这种理想的方式是直接的,也是极有挑战性的,那就是他要用静止的绘画去表现最不静止、最具变动且最易流逝的舞蹈动作。
舞蹈使用身体动作。这种身体动作不是像摆姿势“亮相”那样静止定格的动作片段,而是在或长或短的一定时间里通过身体的有节奏的连贯动作,去表达舞蹈者的内心情绪。因此,舞蹈最为本质的是时间的艺术,某一顷刻的单个动作,只是身体造型,不是舞蹈本身。
▲舞之十丙烯,绵绸xcm(跳舞首次亮相于年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用专司空间的平面绘画去表现时间中身体动作的转瞬变化,冯斌从选择表现舞蹈中的男女之初,就已然站在了绘画的临界点上。我们知道,绘画当然具有通过制造不对称形象和动荡构图来唤起观看者活跃审美意象的能力,而且艺术史的图像库中也充满着夔龙、奔马、伎乐、飞天、天使等等动态的形象……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只能通过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来固定地描绘出来。十八世纪的莱辛在他久负盛名的《拉奥孔》里对绘画摹仿动作的特点有过极为经典的表述:“因此,绘画也能摹仿动作,但是只能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去摹仿动作。”“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
两个半世纪前莱辛对绘画的摹仿对象和摹仿方式的基本特点的论述,是在与诗歌的摹仿对象和摹仿方式的比较中得出的,对此学习艺术史或者了解绘画基本原理的人多为熟知。这是一个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并且在那个时代就已然有了明晰认识的长久话题。尽管如此,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从没有停止用有限静止的空间视觉形式去表现现实中变动不居的事物——冯斌所处的绘画的临界点,也就成为无法回避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一个基本点。
既然从古至今人们从未放弃这种努力,那么冯斌的舞蹈系列为何值得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