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六种方言,其中包括五个次方言,二十五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
彝族山水风景彝族历史:
关于彝族的来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两个区域,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及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
彝族年彝族文化:
彝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悠远的历史、古老的民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习惯,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的特色。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等等灿烂的文化。
古老的彝族文字:疑问的起源和历史,说法很多,迄今无定论,传说有毕阿史拉则在森林听神鸟传经写毕摩经书一事。据彝族谱系,毕阿史则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县人,凉山解放后仍有石砌经库,(文革中被毁),其可推至汉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彝文已具有一定规模,后世又有增补,明清时期已相当发展,现存的许多彝文碑刻和经典抄本大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在一九七四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书写规范方案,简化统一了八百九十一个汉字。彝族音乐: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歌曲大约分为四种,有俄、雅、左、格等曲目。下面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俄,即唱的意思,有多种曲调,如“阿莫尼惹俄”等。雅,这是一种独唱山歌,常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种或游玩演唱。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是即景生情,表达渴望自由、爱情,追求幸福的情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左,彝族称阿丝木莫左,是一种婚礼歌。格,又叫策格或承阿古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或祭祀活动时演唱的歌曲,也是因为“阿古阿-”为每段开头而得名。这是一种合唱的歌曲,一般以十人为一队,列队边舞边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一般是主客双方各自组队演唱,参加者男女均可。乐器,彝族的民乐器较丰富,常见的有口弦、月琴、胡琴、笛子、唢呐、葫芦笙、皮鼓、铜铃以及木叶等,而以口弦、月琴和笛子流传最为广泛。彝族舞蹈: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风格种类也是各种各样。有节日舞、婚礼舞、悼念舞、丧事舞、宫廷舞、手帕舞等等。彝族美术:说到美术,彝族人可以让你的眼界大开,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和创造下,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别具风格。首先说绘画,凉山彝族没有专门的绘画艺术,仅在毕摩的经书可以看到日、月、人等图形,和所画的人物、鸟兽、花草等图形。这些由点、线组成的白描,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其次是雕刻,过去彝族的统治阶级的房屋、屋脊、柱子,往往有工匠雕刻的人物、鸟兽、花草等图案。此外在常用的宝剑、长刀柄上,也有工匠雕刻的美丽花纹。彝族饮食:彝族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粑形扁圆,重约半斤,而以“略粑”为精美,“略粑”以玉米粗磨去壳后,再加水细磨而成粥,照粑粑做法蒸烤而成,细腻香甜,分外可口。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
彝族火把节彝族群众特别好客。不论走进谁家,不管是否相识,只要说出姓名、家支,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按家境条件尽量做到酒肉粑粑款待,并留住宿,从不索取报酬,并且诚挚大方。这就是我们热情好客而又纯正朴实的彝族人,彝族深邃的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
如果您有想要了解的民族文化,请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有可能就是你想了解的那一个哦!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