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蹈者 >> 舞蹈者发展 >> 强推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精选段落-----
第一章微笑是心灵结出的最美丽的花——快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欣奕给自己制定了跳跃式的计划,不断订出更高的目标,暂时理解不透,没有关系,继续前进。知识,尤其是语言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当你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前面不理解的地方,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熟练性、记忆性的学习不一定占用很多整块的时间,常常不断地利用零星时间持之以恒地学,效果更为显著,结合跳跃式的学习方法,使欣奕感到花的时间不多但学习效果很好。
从初三开始,欣奕用在英语上的时间不比别的同学多,只有每天英语课上的40分钟,英语作业也免去了。上高一后,欣奕利用英语课的时间做托福和GRE的题,效率很高。这与欣奕以前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单词量越多进步越快,学习起来越轻松,形成了良性循环。正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严格要求,大了也不晚。养成了马马虎虎的坏习惯,再改起来就困难了。
2.鼓励并耐心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说明孩子认真思考了,有主动求知的欲望,父母应该高兴才是。
3.培养孩子灵敏与活跃的思维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学习也由靠吸取和累积变成了运用和创新。这就需要孩子认真思考。
习惯5.培养孩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篇关于家教的文章对家长来说,会有极大的启发。文章指出:教育孩子时,培养和训练与灌输和说教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后者却像“行政命令”一样生硬僵化,不会被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同时,文中给出了好的建议:培养孩子的刻苦钻研的习惯,可从让孩子参与简单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做起。
肖长河买来4盒积木,自己先用这数百块积木搭了一座15层的高楼,然后推倒让他的女儿再搭。他坐在跟前仔细观察,以表明他仍在参加游戏。“你能搭15层吗?”他用诱导的语气问女儿。他的女儿看到他的楼房很壮观,便来了精神:“怎么不能,兴许我搭得更高。”他不失时机地鼓励:“那好,我要看你的楼是不是更高。”他的女儿便聚精会神地开始“工作”,可是第一次她只搭到6层就倒了,第二次也只是到8层。第二天,她已能搭到10层。第五天她搭到了13层,可接下来的日子就停滞不前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推倒重来,超过爸爸的信念鼓舞着她不懈地努力。
有一天,肖长河问她:“超过我没有?”她歪着头惋惜地说:“没有,可是我努力了呀!”肖长河赶紧趁热打铁:“你说得对,也做得对,虽然暂时还没有成功,可是你努力去做了,终有一天会成功的。你不甘心,说明你有毅力;搭积木你能做到这点,说明你做别的事也能这么做,包括你的学习。”如此这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毅力培养,他的女儿渐渐养成了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快有了明显进步。
今天,大多数父母都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为子女添置设备,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英语……比起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现在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特长、更强的能力。也正是由于现在的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我国出现的神童、天才,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常见于媒体的许多报道往往会使人们对这些神童、天才的能力感到吃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书法家、舞蹈家。许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对书法、对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音乐、书法虽然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后名,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父母们不可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对音乐兴趣索然,不怎么“知音”,就该允许孩子另有选择,切勿牛不吃草强按头。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勒紧裤腰带,四处筹款,为儿子购置钢琴后,便如监工一样督促孩子苦练,剥夺了孩子所有游戏时间。逐渐地,孩子视弹琴为无尽无休的苦役,有一天用刀剁下手指,作为对父母苦心的答复。另有一户人家,孩子虽未自伤,却利用一个机会,挥锤砸毁了钢琴键盘。
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天才、神童,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当他们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集中精力钻研下去。
每位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一领域开拓,刻苦钻研。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成绩灰心失望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循序渐进才能使他们树起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差,就让他先做语文,后做数学;做数学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单的题目,增加信心后,才去做那些较难的。
2.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孩子学习有进步了就要给予赞美,这样能起到非常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分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3.做功课时间不宜过长。在做功课期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他舒展筋骨、放松一下精神状态。如果功课做得好,可以适当给他小小的奖励。
4.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果环境条件允许的话,空出一间房来做孩子的书房,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自己的“小天地”。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学习,他会更专心。
习惯6.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如此才能把学习搞好。
司卫东生于年10月。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爸爸观察卫东,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能够促使卫东产生兴趣。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卫东学骑自行车时,爸爸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怎么开车;洗衣服,爸爸也把卫东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卫东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卫东的好奇心,进行诱发。终于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把他产生的兴趣巩固下来。
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做功课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解决。最好是做一些提示、反问,鼓励他独立思考,放弃依赖心理,因为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2.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3.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要耐心回答,还要称赞他能虚心好问。有的孩子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难点就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怎么做。这时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去想,要启发他,自己去解答问题。
习惯7.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生。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更要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翻开马睿的个人档案,一长串骄人的简历跃然纸上。年,12岁的马睿考入耀华中学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班。年,16岁的马睿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录取。年,年仅20岁的马睿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录取,从事“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理论研究,攻读该专业的硕士学位……马睿这个三代单传的独苗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年,一个普通的男婴降生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母希望他将来聪明,就给他起名叫马睿。对孩子早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将惠及孩子的一生。表扬、鼓励是对孩子的安慰,它会使孩子萌生自豪感,化作巨大的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马睿的父母始终注意从正面引导、保护孩子的这种原动力,多鼓励、少批评,不给孩子泼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