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

飞天的飞动之美,利用身体造型与好似飘

发布时间:2024/9/11 12:39:22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星光闪耀,尤其是壁画中所塑造的“飞天”形象激发了创作灵感,为中国众多舞蹈的创作提供了史料依据。例如经久不衰、享誉世界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就是以敦煌壁画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

舞蹈是一门集造型、情感与肢体语言为一体的表现艺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而言,情感与肢体语言的融入要求更为具体化,这就要求在古典舞的表演中注重“身心合一”,实现“相”与“心”绝对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素。

中国古典舞着重强调“心里没有,身上白走”,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着舞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进行舞蹈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舞蹈艺术的魅力。对此,我们以《飞天》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艺术形象充分解读的基础上,解析舞蹈中的“相”与“心”,从而把控内心情绪,将内心情感与肢体语言达到高度统一,真正做到“相由心生”,从而引发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艺术审美享受。

“飞天”因其独特的艺术造型与肢体语言成为敦煌艺术形象的标志性符号。“飞天”的形象起源于印度佛教,后在中国落地生根,形成了具有华夏特点的“飞天”。随着时代的发展,“飞天”形象被中国舞蹈广泛应用,例如梅兰芳的《天女散花》、戴爱莲的《双飞天》。《飞天》等系列作品都对“飞天”进行了借鉴与传承,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宠儿”。

“飞天”的形象之美在于“飞动”,这是敦煌壁画中其他形象所不具备的。“飞天”壁画本是死物,但是通过肢体的扭动、翻转、伸展与摆动,与飞舞的飘带相呼应,使得人物形象极具灵动性,赋予了人物极强的生命力,使得飞舞的飞天跃然眼前,让受众感受到飞天在舞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与节奏美。

莫高窟中的第窟西壁龛顶上的菩提树双飞天呈U形,身体像燕子一样向下俯冲,左手向下抛撒花瓣,随风飘扬的巾带给人以吴带当风的视觉享受,轻盈的身姿展现了飞天别致而飘逸的飞行之美,呈现一种所到之处步步生花的优美意境。

飞天的“飞动”之美,是利用飞天的身体造型与好似飘舞的衣带来综合呈现的,尤其是飞舞的衣带与衣襟更添几分动感。根据飞天的形象,众多展现飞天形象的舞蹈中基本上都应用了长绸这一道具,来展现“飞动”之感的艺术特征。

飞天的S形肢体形态是有别于其他古典舞舞姿的形态特征。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身姿形态承袭了古印度佛教人物的基本形态,S形是飞天最基本的形态曲线,主要是由头、膝、胯、肋部位的扭转来使身体呈现出S形。S形肢体形态又被称为“三道弯”,由腰与胯之间的横向拉伸形成动势,并且再由头部、四肢进行辅助从而完美展现一种逆反的姿态。

S形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具有对称、平衡与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该肢体形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有着极高的要求。S形肢体形态为“飞天”的典型的身姿,除了S形肢体形态外还有U形、L形,S形是飞天舞姿的基础形态,展现了敦煌飞天的体态美。

飞天舞姿婀娜、姿态多变,《飞天》舞蹈中利用平面S形、立体S形以及混合S形将形式多变的舞蹈动作进行有效衔接,动作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舞蹈中的S形肢体形态虽然不能做到像壁画中的飞天一样在天空中恣意飞翔,但可以给予受众婉转、柔美的想象空间,赋予受众真实的飞天飘舞的画面感知。

“相”是舞蹈表演中的必不可少的,舞蹈就是通过“相”来向受众呈现舞蹈的视觉享受。在中国古典舞中,“相”可以分为外相与内相这两种形式。外相,顾名思义指的是表象的事物,在舞蹈中则是舞蹈造型、舞蹈动作以及舞姿。内相,与外相相反,是隐藏的外在表象,通常指的是舞蹈者的气韵、气质、神态与律动等。

归根究底,“相”的表达均是通过舞蹈者的身体来传达的,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舞蹈劲力等呈现给广大观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