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

有界限的善良,是最高级的情商

发布时间:2022/6/3 15:04:32   

日前,一条名为“顾客吃完面留下元”的话题上了热搜,具体的事情这样的:江西新余一位顾客在某家小吃店结账时悄悄在桌上留了元钱,等店主钟女士发现再追出去时,他已经开车离开。原来,钟女士有个先天失明的儿子,今年十岁,不太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这位素不相识的顾客看到这一幕后献出爱心。

与之相对的,是近日被热议的“黄淑芬事件”:唐山的黄淑芬驾驶汽车严重撞伤一位老人,一直到老人去世,也没等到黄淑芬的一句道歉和法院判决的赔偿费用,为此老人的儿子发布了一段视频,将两年前的旧案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

两个事件呈现出两种状态,一个如春风佛面般温暖,一个如严寒骤冷般刺骨。这两个事件形成的张力弧,似乎也在拷问每一个站在人性十字路口的人:

老人摔倒了,我要扶吗?

别人遇难了,我要给予帮助吗?

善良,还是该坚持下去的品质吗?

善良,是长在骨子里的坚强

台湾影星林志玲在出席某次活动时,讲起自己曾经受到过很多伤害,比如曾经在拍广告期间因为不小心,从马匹上坠落造成七根肋骨折断,让她体验了什么叫做“连呼吸都剧痛”。

不过在林志玲看来,比起肉体上的疼痛,精神上的伤害所带来的推力更让人无法承受。她谈及自己因为娃娃音被人嘲笑,为此她曾痛苦地想要改变;她也说到作为一个新人,被电影《赤壁》选中出演的时候,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花瓶说”席卷而来,这也让她曾经一度怀疑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恶毒的诅咒,莫不过于“你不行”,因为这简单的三个字,剥夺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所有价值。而林志玲遭遇的“娃娃音”和“花瓶说”,不过是“你不行”的一种变体,周遭用嘲笑的口吻和鄙夷的眼神,试图将你打压在自我怀疑的人生谷底。

面对这巨大的恶意,如你如我,也许都会心生恨意与不满,然后收起自己对这个世界怀有的所有善意,像一只刺猬一样,用刺痛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脆弱的自己。

但是林志玲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她选择对待所有的伤害和质疑还以笑意盈盈和温暖的善意。

之所以做出如是选择,林志玲说是因为后来她想明白了:“娃娃音”是自己辨识度最高的特点,它不是丑陋的存在;“花瓶与否”不是由他人的言语定义,而是由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价值。

行走世间,我们每个人都难免遭遇挫折、委屈、误解、质疑,面对这种种的伤害,你选择如何应对,才能决定你不同的人生。

你可以选择认同外界的不怀好意,然后用愤怒的咆哮去回应这些质疑,但是与此同时,你的余生也都被这些恶意所捆绑和限制;

你也可以选择对他人的声音置之不理,勇敢地活在自己的相信里和坚持里,用温暖的善意和这个世界保持幸福的链接。

罗曼?罗兰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同理,如果你感受过这个世界的冰冷,但仍然相信善良永不过时,你就没有被这个世界的恶意所降服,这是融进骨子里的坚强,也是一种同样值得歌颂的英雄主义。

善良,远比聪明更重要

早前,参加过一个主题是“决定你人生中重要的一次经历”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大概是在十年前,一个很年轻的男孩在一家汽车4S店做销售人员,男孩年轻气盛,梦想着要赚很多钱,要拥有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

有一次,一位顾客和他签署了汽车购买合同,那款汽车在当时是有优惠的,男孩心思一动,就在各项费用计算过程中,动了一点小手脚,即汽车的购置税还是按照原价计算,而非交易价格计算,这中间差额将近块钱,在结算时,车主没说什么,就直接付款了。

这个男孩以为是因为各项款项眼花缭乱,让这位车主没注意到自己的“小动作”,便暗自庆幸。

可是不久之后,他收到了那位车主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大概做了这样的表达:“小伙子,我想了想还是觉得该给你发条信息。我很明白你们年轻人想多赚点钱,所以当你把我的购置税按照原价计算的时候,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点钱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点钱对于你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意义不在于你这个月的收入多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你可能将永远失去我这个客户。记住,要想做大事,先要学会做人,真诚善良要比你的小聪明更有用。”

那个小男孩后来尝试把钱还给那个车主,车主没收,说是算作对他帮助自己选了一款好车的答谢。小男孩在那之后就不再用自己的“小聪明”了,而是非常真诚地帮助找他买车的人,因为口碑不错,后来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后来他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

当我们说起善良的时候,很多人会把这个词和软弱、无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果你也这样想,你可能真的误解了“善良”。

善良作为一种人格品质,也是有它的生理机制的。当我们在相信别人的时候,我们体内会分泌催产素——这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道德感、信任他人、提升自己忍耐力等心理能量的生理激素。

女性在孕期就会分泌较多的催产素,因为只有一个能够合理管理自己情绪、拥有体恤他人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母亲。

就好像那位车主,明明可以当面拆穿那个小男孩的“小把戏”,让这个男孩无地自容,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大概是想到了这种做法可能会给那个男孩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所以他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婉转的方式去告诫这个男孩。而事实上,他的善良选择确实打动了这个男孩,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经历”。

所以,当我们嘲笑他人的善良是傻是蠢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才是应该被嘲笑的那个人,因为这嘲笑背后,意味着缺乏信任他人的能力,缺乏对这个世界的敬意。

就像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善良行为,都会让他人感到幸福,而这幸福感也会因为自己带给别人幸福而反馈回自身,你从善的行为越多,你的幸福感也会越高。

善良,要以维护边界为前提

最近发生的几个社会事件,让很多网友心生愤慨,开始怀疑善良的意义,有一些网友甚至直呼:“不要做什么好人了,因为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搁置事件本身暂不探讨,仅从关于是否该继续行善这个话题上,也许它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善良的思考,也让更多人明白,善良不等同于讨好,行善的前提是维护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小F是我的朋友,在大家的眼中,她总是那么理解他人,善良可亲,似乎从来不拒绝任何人提出的任何要求。有一次,另一个朋友在乡下某个聚会中玩得太晚了以至于打不到车,她想来想去便打电话给小F,让小F去接一下自己。

当时已经快夜间11点,而且身体有些发烧的小F,内心很是不想起身去接这位远在一个半小时车程之外的朋友,但是不知道为何,她就是无法开口说出个“不”字,她最终还是起身去接了那位朋友,搞到凌晨快三点才回到家,以至于第二天发烧不得不请假修养。

为什么明明自己不舒服,还是忍痛要去帮别人?仅仅是因为“TA是我朋友,所以要善待”吗?

一个不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本质上是界限不清的讨好。就好像小F,忍着发烧去帮朋友,不是她真的在迷糊中还挂念朋友,而是她没有办法面对朋友说她不好,没有勇气去承担万一朋友离开的风险。

于小F而言,善良是一种通过外界回馈的自我确认:我是好的,我是有朋友的,我是被接纳的。一旦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出对他人的拒绝,她就有可能丧失掉这种种的自我确认,所以,她宁愿忍痛掩藏掉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要维持自己是一个好人的假象。

可是,抛弃掉自己的感受,像个木偶一样去生活,你不觉得这样对待自己,太过于残忍吗?

真正的善良,应该像一片海,广阔、静美、深沉,能够以最温柔的姿态容纳所有的撞击;但它也神秘、凶险、威严,能够以最锋利的骇浪守卫自己的世界。

让我们朴素天真,对世界尽情去爱;也让我们无畏坦荡,对自己恪守忠诚;让我们用一种带有边界的善意,在余生中勇敢地绽放和成长。

延伸阅读耶鲁大学校长:感恩的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导读:表达感恩的能力不仅是社交礼貌,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心怀感恩的人很少妒忌他人。充满感恩的人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其他人也会更喜欢他们。更重要的是,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过去一直感恩他们的人。

作者:彼得?沙洛维;来源:世界教育基金;本文摘选自《学会感恩》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在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关于感恩,我们知之甚少

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期,我一直在研究人类情感。这是我学术生涯的基础,也是我的爱好。

尽管关于情感的学术文献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但令人们吃惊的是,有关感恩的心理学研究文献却相当匮乏。对感恩进行探究的实验很少甚至没有。就孩子们学习说“谢谢你”而进行研究被认为是古怪而又过时的。

众所周知,我们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感恩意味着什么?在10年前,感恩几乎从未出现在心理学家编制的人类情感手册和百科全书中。忽略对感恩的认真研究并不局限于心理学中,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没有把感恩纳入到他那著名的人类美德列表中。

虽然心理学专家忽略了对感恩的研究,但很多哲学家,从西塞罗到塞内加、阿奎奈、斯宾诺莎、霍布斯、休姆,再到康德,都认识到表达感恩的能力不仅是社交礼貌,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这些哲学家担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会被不懂感恩的人颠覆,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整个社会都会走向衰败和毁灭。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